《秋夜示儿辈》
时间: 2025-01-04 07:1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秋夜示儿辈》
吴下当时薄阿蒙,岂知垂老叹途穷。
秋砧巷陌昏昏月,夜烛帘栊袅袅风。
缩项左鱼右扁鱼收晚钓,长腰粳米出新砻。
儿曹幸可团栾语,忧患如山一笑空。
白话文翻译:
在吴下时,我曾是薄弱的阿蒙,怎能想到老来感叹人生途穷。
秋天的砧声在昏暗的小巷中,月光洒下,夜烛在帘子后轻轻摇曳。
收起左边的鱼和右边的扁鱼,刚刚结束晚钓,长腰的优质米刚刚出新砻。
孩子们幸好能够围坐在一起聊天,忧虑和困扰如山般沉重,但我对此一笑而过。
注释:
- 吴下:指江苏一带,古时称吴地。
- 薄阿蒙:指年少时的无知,阿蒙是指阿蒙子,喻指愚昧的人。
- 砧声:砧板上敲打的声音,形容秋天的农忙。
- 帘栊:窗帘。
- 缩项:指收起脖子,形容将鱼收起。
- 扁鱼:一种鱼的种类,形容捕获的渔获。
- 粳米:优质的大米。
- 团栾:团聚、聚会的意思。
- 忧患如山:比喻忧虑重重,山高而沉重。
典故解析:
“阿蒙”指的是《论语》中的孔子弟子,暗指年轻时的轻率和无知。陆游在诗中通过对比青少年与老年的人生感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歌以爱国情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常常融汇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秋夜示儿辈》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战乱频繁之时,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家庭的关心交织。此时的陆游已历经许多沧桑,深感人生无常,故写此诗以寄托对儿女的期望和教诲。
诗歌鉴赏:
《秋夜示儿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家庭的关心。首句以自我反思开篇,陆游回忆起年轻时的无知,感慨年岁的增长带来的智慧与无奈。次句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随即转向日常生活,描绘了渔获的场景,突出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反映出农家夜晚的安宁和丰收的喜悦。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陆游对儿女的希望,尽管生活中充满忧虑,仍希望他们能在团聚中找到快乐。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和睦的珍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下当时薄阿蒙:自述年轻时的无知,暗示自己曾经愚笨。
- 岂知垂老叹途穷:感叹年老时的无奈与人生的困境。
- 秋砧巷陌昏昏月:描绘秋夜的景象,砧声和月光交织。
- 夜烛帘栊袅袅风:烛光摇曳,增添了夜晚的温馨与惆怅。
- 缩项左鱼右扁鱼收晚钓:描述渔获,体现生活的简单与丰收的喜悦。
- 长腰粳米出新砻:新米的丰收,象征着富足与希望。
- 儿曹幸可团栾语:对孩子们团聚聊天的期盼。
- 忧患如山一笑空:忧虑重如山,但以一笑而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虑比作山,强调其沉重。
- 对仗:如“左鱼右扁鱼”,形成音韵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秋月、夜烛)反映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反思与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家庭的关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
意象分析:
- 秋夜:象征着成熟与沉思,暗示人生的晚期。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渔获: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平静。
- 团聚: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夜示儿辈》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左鱼右扁鱼”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农田的收获
- B. 渔获的场景
- C. 读书的场景
- D. 游玩的场景
-
诗中“忧患如山”的含义是?
- A. 心情愉快
- B. 生活无忧
- C. 忧虑沉重
- D. 心情平静
答案:
- C. 陆游
- B. 渔获的场景
- C. 忧虑沉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夜示儿辈》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悟,陆游更注重家庭与生活的细节,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有共鸣,但表现手法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