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苦笋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藜藿盘中忽眼明,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
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
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
放使干霄战风雨。
白话文翻译:
在盘子里的藜藿中,忽然让我眼前一亮,
那白玉般的婴儿从襁褓中脱出。
我极为清楚品种的高洁与贞洁,
苦节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我见到魏徵那样的贤人,他风采绝伦,
他劝诫儿童不要过于贪求。
人才自古以来需要精心培养,
任凭他在高空中与风雨搏斗。
注释:
- 藜藿:一种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清贫或高洁的品质。
- 骈头脱襁:形容新生儿脱离襁褓,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耿介:形容品德高尚、刚直不阿。
- 魏徵:唐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代表正直的官员形象。
- 苦节:艰苦而高节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复兴,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其诗风以豪放、悲壮著称。
创作背景:
《苦笋》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陆游以此诗表达了对人才培养和品德高洁的重视,突显了个人的道德操守与国家的未来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苦笋》通过对藜藿的描写引入,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珍视。开头部分,藜藿象征着艰苦与坚韧,而白玉婴儿则象征着纯洁与新生。这种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接下来,诗人引用历史典故魏徵,提醒后人要谨言慎行,尤其是在教育年轻人的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物质,而要注重品德的培养。最后几句强调了人才的成长需要环境的熏陶与磨练,面对风雨的挑战,才能茁壮成长。整首诗洋溢着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既有对自我修养的要求,也有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藜藿盘中忽眼明:用藜藿的清白形象引入,似乎暗示出诗人眼前的某种觉悟或启示。
- 骈头脱襁白玉婴:新生的白玉婴儿象征未来的希望和纯洁,暗示着高尚品德的传承。
- 极知耿介种性别:强调了对高洁品质的认知与理解。
- 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高洁的品德是与生俱来的,强调内在素质的重要性。
- 我见魏徵殊媚妩:借魏徵的形象,强调正直和美德的重要性。
- 约束儿童勿多取:劝诫年轻人应当节制,避免贪图享乐。
- 人才自古要养成:强调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
- 放使干霄战风雨:鼓励面对挑战,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藜藿比作高洁的品德。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与对称上都有讲究,增加了诗的美感和节奏感。
- 象征:白玉婴儿象征着理想的品德和未来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和人才的培养。陆游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藜藿:象征艰苦与高洁。
- 白玉婴:象征纯洁与希望。
- 魏徵:象征正直与直言不讳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苦笋》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陆游
- C. 杜甫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魏徵"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诗人
- B. 正直的官员
- C. 武将
- D. 学者
-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理想人格与人才培养
- C. 自然景观
- D. 个人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对比:
陆游的《苦笋》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涉及到对品德与理想的思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道德与人才培养的责任,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于生命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