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遍游海岳却归秦,
除却南山万事新。
长剑高车何足道,
金人十二也成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遍游山海之后,归故乡秦地的感慨。虽然经历了许多,南山的景色依旧美好,然而长剑和高车的追求已不再重要,最终,那些曾经辉煌的金人(指金朝)也只不过化为尘埃。
注释:
- 遍游:到处游历,广泛地游玩。
- 海岳:指海洋和高山,象征广阔的天地。
- 归秦:回到秦国,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除却:去掉,抛开。
- 南山:指南方的山,寓意美好的自然景色。
- 长剑高车:指武器和车马,象征权力和地位。
- 金人:指金朝的统治者或其政权。
- 成尘:化为尘埃,暗示事物的消逝和无常。
典故解析:
- 金人:金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统治者被称为“金人”,在陆游生活的时代,金朝已经衰落,诗中提及其“成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对往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变迁,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他的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道室即事》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故乡的思念,也代表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在经历了漫长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后,陆游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往事的回顾。
诗歌鉴赏:
《道室即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游历的回忆与归宿的思考,展现了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首句“遍游海岳却归秦”,将游历与归乡相对比,表达了游历的广阔与归乡的亲切。诗人经历了许多,但最终归于故土,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除却南山万事新”,诗人抛开外部的繁杂事物,反而发现南山的美好依旧存在,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随后“长剑高车何足道”,则将权力与地位置于次要位置,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最后一句“金人十二也成尘”,则是对历史的感慨,金朝的衰落象征着权力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这种历史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陆游通过对比、反思与感悟,展现了自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寻,诗歌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遍游海岳却归秦:游历了广阔的海洋和高山,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故乡秦地,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
- 除却南山万事新:抛开南山的景色,心中万事都焕然一新,暗示了心境的变化。
- 长剑高车何足道:长剑和高车象征着权势和地位,诗人认为这些都不值得一提,表明对物质的淡泊。
- 金人十二也成尘:金朝的统治者已化作尘埃,感叹历史的兴衰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游历与归乡、物质与精神的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
- 象征:南山、长剑、高车等意象象征着不同的价值观,南山代表自然之美,长剑高车则代表权力。
- 反语:通过“何足道”体现了对权力的轻视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游历与归宿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海岳:象征广阔与自由的追求。
- 南山:象征自然美和内心的宁静。
- 长剑高车:象征权力、地位与物质追求。
- 金人:象征历史的兴衰与权力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道室即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眷恋
B. 对权力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友情的思念 -
“金人十二也成尘”中的“金人”指代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金朝 -
“长剑高车何足道”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忧虑,但陆游更多的是对个人理想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