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
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白话文翻译:
在殿上突然流血,沙中竟然逃脱了。
这才知道燕国的刺客,令汉国的谋臣感到羞愧。
注释:
- 殿上:指皇宫的殿堂,象征权力中心。
- 俄:突然,短时间内。
- 流血:指有人受伤或被杀,通常暗示暴力。
- 沙中:指在沙地上,可能象征战斗或逃亡的环境。
- 竟:竟然,表示意外。
- 脱身:逃脱,脱离险境。
- 燕刺客:指来自燕国的刺客,特指行刺的杀手。
- 愧:感到羞愧或惭愧。
- 汉谋臣:指汉国的谋士,通常指智者或权臣。
典故解析:
- 燕国与汉国:燕国和汉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诗中提到的刺客与谋臣,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刺客:在中国历史上,刺客常常被视为勇敢但又有争议的人物,涉及暗杀和阴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彦深,号景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多战乱,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博浪壮士》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英雄气概的诗作,通过对燕国刺客和汉国谋臣的描写,展现了在权力斗争与生死考验中的人性。诗的开头“殿上俄流血”给人一种紧迫感,仿佛在描绘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瞬间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皇宫。接着“沙中竟脱身”,则展现出逃脱的紧迫感与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和英雄的无畏。最后一句“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则将全诗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透过历史的视角,诗人不仅在感慨刺客的勇敢,也在反思谋臣的无能与羞愧,显示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震撼力,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殿上俄流血”:描绘了王宫内发生的暴力事件,突显权力中心的不安定。
- “沙中竟脱身”:刺客在混乱中逃脱,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激烈和紧迫感。
- “乃知燕刺客”:表达对刺客勇气的赞美,也隐含对他们行为的反思。
- “有愧汉谋臣”:暗指汉国的谋士未能保护国家,感到羞愧。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将刺客与谋臣的对比隐喻为时代的英雄与无能之辈,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中的英雄与智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责任,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殿:象征权力和统治,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激烈。
- 血:象征暴力和牺牲,暗示权力游戏中的残酷。
- 沙:象征混乱和逃亡,体现了战争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殿上流血”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暴力 C. 和平 -
“沙中竟脱身”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紧迫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燕刺客”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刺客?
A. 汉国 B. 燕国 C. 齐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
- 《登高》:杜甫的诗,描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博浪壮士》与《过零丁洋》:两首诗均涉及历史人物及其命运,前者侧重于刺杀与逃脱的紧迫感,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历史中的英雄与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