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阳阡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5:53

特起虽名世,相承必象贤。

亦尝紬石室,终莫续铜川。

颇觉卿惭长,徒知物本元。

此生甘寂寂,白首抱遗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特起虽名世,相承必象贤。
亦尝紬石室,终莫续铜川。
颇觉卿惭长,徒知物本元。
此生甘寂寂,白首抱遗编。

白话文翻译:

即使我获得了世人的名声,但这样的名声必定是模仿贤者的结果。我曾经尝试撰写《石室诗》中的作品,但最终没有能续写《铜川诗》。我感到你对此感到羞愧,虽然我知道万物的本源。此生我甘于寂静,直到白头仍抱着遗留下来的书稿。

注释:

字词注释:

  • 特起:特别被提拔或受到重视。
  • 名世:在世上有名望。
  • 相承:承接、继承。
  • 象贤:模仿贤人。
  • :编织、创作。
  • 石室:指《石室诗》,是古代诗作。
  • 铜川:指《铜川诗》,也是古代作品,表示对其的追慕。
  • :你(对人的称呼,通常用于亲密或尊敬的场合)。
  • 惭长:感到羞愧。
  • 物本元:万物的本源。
  • 甘寂寂:甘愿过清静的生活。
  • 白首:指年老或白发。
  • 遗编:遗留的书稿。

典故解析:

  • 石室与铜川:这两者是古代著名诗作,诗人通过提及这两部作品表达了对古代诗人作品的仰慕和自身创作的无奈与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季真,号岳阳。生于南宋时期,历任多职,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律诗和绝句。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尤其在词和诗歌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与感慨,表达了对古代文人作品的敬仰和对自身成就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深刻而又简练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名声与创作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承认自己的名声是模仿贤人的结果,显露出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此外,提到“石室”和“铜川”,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的追慕,更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我否定,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艺术追求的无奈。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甘愿过一种清静的生活,显示出他对内心世界的向往与对外界纷扰的逃避。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古人的敬仰,也有自我的反思,构成了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特起虽名世:诗人承认自己受到重视,但这份名声并不真实。
  2. 相承必象贤:这份名声是模仿贤人的结果。
  3. 亦尝紬石室:他尝试创作类似于著名的《石室诗》。
  4. 终莫续铜川:但没有续写出《铜川诗》的成就。
  5. 颇觉卿惭长:他感到对方可能因自己没有成就而感到羞愧。
  6. 徒知物本元:虽然他知道万物的本源,但这并未能改变现状。
  7. 此生甘寂寂:他甘愿过一种孤寂的生活。
  8. 白首抱遗编:直到老去,仍然抱着未完成的书稿,充满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自己的成就与古人相对比,突显自惭形秽。
  • 比喻:用“名世”与“遗编”对照,揭示内心的孤独与遗憾。
  • 象征:白首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创作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以及对古代文人作品的敬仰,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也可理解为人生的道路。
  • 石室:象征着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成就。
  • 铜川:象征着未达成的理想与追求。
  • 遗编:象征着未完成的梦想与留存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室”与“铜川”分别指什么? A. 诗人的故居
    B. 古代著名诗作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家乡

  2. 诗人对于自身的创作态度是?
    A. 自满
    B. 自省与羞愧
    C. 骄傲
    D. 漠不关心

  3. 诗人甘愿过怎样的生活?
    A. 热闹
    B. 清静
    C. 奢华
    D. 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在孤独感与对名利的淡泊上有相似之处,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国家衰亡的思考,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反思个人的成就与遗憾,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真实流露。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刘克庄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