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一》
时间: 2025-01-10 16:5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一
作者: 奭良 〔清代〕
天花调,何处响玲珑。
腰鼓碎敲彤点两,
鬓钗斜亸趁回风。
碧玉自然工。
夕阳下,归去数青铜。
衩手衔裙猜舞蝶,
按腔顾影瞥惊鸿。
儿婿特笼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展现了生动的画面。乐声在何处响起,如同玲珑的音色。鼓声轻快地敲打着,舞者的发饰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夕阳西下,归家的人们如同青铜般静默。舞者手中轻持裙摆,仿佛在与舞蝶嬉戏,顾影自怜间,似乎惊动了飞鸿。诗的最后一行提到“儿婿特笼东”,暗示着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注释:
- 天花调:一种乐器演奏,声音清脆动人。
- 腰鼓: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舞蹈伴奏。
- 鬓钗:发饰,常用于女性发型的装饰。
- 碧玉:美玉,象征美丽和高雅。
- 数青铜:可能指青铜器的光泽,暗喻人们的归家之路。
- 衩手衔裙:衩,指裙子的开叉;衔,指口中含着;描绘舞者的优雅姿态。
- 惊鸿:比喻美丽的女性,常用以形容舞者的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音乐、舞蹈元素。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艺氛围,诗人通过对舞者和乐声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一》是奭良的一首颇具韵味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舞蹈场景。开篇的“天花调”就为整首诗定下了清丽的基调,仿佛乐声在耳边荡漾。接着,诗人用“腰鼓碎敲彤点两”描绘了鼓声与舞者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舞者的活力和欢快的气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玉自然工”,不仅是对舞者姿态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其高雅气质的认可。在夕阳的映照下,归家的身影如同青铜般安静,形成了与前面欢快场景的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最后的几句“儿婿特笼东”则引入了家庭的温暖,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好景象,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既有欢快的节奏,又有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花调,何处响玲珑:乐曲声如天花般清脆,响起的地方令人陶醉。
- 腰鼓碎敲彤点两:鼓声轻快,伴随着舞者的动作,形成动感的画面。
- 鬓钗斜亸趁回风:舞者的发饰随风摇曳,展现出她的优雅。
- 碧玉自然工:舞者的姿态如同碧玉般自然流畅。
- 夕阳下,归去数青铜:晚归的景象在夕阳映照下显得宁静而美好。
- 衩手衔裙猜舞蝶:舞者轻持裙摆,仿佛在与飞舞的蝶嬉戏。
- 按腔顾影瞥惊鸿:舞者时而凝视自己的倒影,似乎惊艳于自己的舞姿。
- 儿婿特笼东:最后提到家庭,强调亲情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形容舞者的轻盈,生动形象。
- 拟人:如“衩手衔裙”,赋予舞者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讲究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舞者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家庭和归属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花调:象征音乐的美好。
- 腰鼓:代表舞蹈与欢快的气氛。
- 碧玉:隐喻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夕阳:象征时光流逝与归家的温暖。
- 惊鸿:代表舞者的轻盈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花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曲
B. 一种花朵
C. 一种舞蹈 -
诗中“腰鼓”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服饰 -
诗中提到的“惊鸿”象征什么? A. 一种鸟
B. 美丽的女性
C. 一种舞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奭良的《望江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女性的优雅与生活的美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而奭良则更侧重于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