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六十一
作者: 高燮 〔清代〕
山庐好,昨夜更严寒。
数尺晶莹垂雪箸,
一篙珠玉打冰船。
踏冻趾难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美好景色,尤其是昨夜的寒冷天气让人感到更为清冷。数尺厚的雪像晶莹的筷子一样悬挂在空中,而用一根桨划动冰船的声音如同珠玉的撞击,令人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寒冷天气下,走在冰面上,脚趾都感到难以前行。
注释:
- 山庐:山中的房屋,指隐居的地方。
- 更严寒:比之前更冷,表示天气的变化。
- 数尺晶莹垂雪箸:雪厚达数尺,晶莹剔透,像筷子一样垂挂。
- 一篙珠玉打冰船:用桨划冰船,发出的声音像珠玉撞击。
- 踏冻趾难前:在冰面上行走,脚趾因寒冷而难以前进。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雪、冰等意象,体现了北方冬季的严寒和自然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渔隐,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冬季,诗人可能身处山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寒冷和宁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寒冬中的山水景色,展现了严寒与美丽的对比。开篇的“山庐好”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在“昨夜更严寒”中,通过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数尺晶莹垂雪箸”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雪的厚度和晶莹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而“一篙珠玉打冰船”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仿佛能听到桨击打冰面时的清脆声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最后的“踏冻趾难前”则将严寒的真实感传达到了极致,诗人虽享受着自然的美,但也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前行的无奈。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环境的喜爱,暗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昨夜更严寒:通过时间的变化,突出寒冷的感受,营造出氛围。
- 数尺晶莹垂雪箸:雪的意象,强调了冬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 一篙珠玉打冰船: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感与层次感。
- 踏冻趾难前:将严寒与行走结合,体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晶莹的筷子,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声音的描写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寒冷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在严寒中人们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雪:象征纯洁与严寒,体现冬季的特征。
- 冰船: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雨
- B. 雪
- C. 霞
- D. 风
-
诗中“踏冻趾难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兴奋
- D. 忧伤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向往
- C. 对友谊的怀念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的诗作,描绘冬夜的读书情景。
- 《江雪》:柳宗元的作品,展现了冬季的孤独与美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对比分析:两首诗都以冬季为背景,但《望江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夜泊牛渚》则更强调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山水诗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