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春草》
时间: 2025-01-01 13:1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池清禁里,芳草傍池春。
旋长方遮岸,全生不染尘。
和风轻动色,湛露静流津。
浅得承天步,深疑绕御轮。
鱼寻倒影没,花带湿光新。
肯学长河畔,绵绵思远人。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龙池禁苑里,春天的芳草依偎在池边。
长方形的岸边遮挡着视线,草木生长得如此旺盛,不沾染一点尘埃。
和风轻轻拂动着色彩,露水静静流淌在水面。
浅水的地方似乎能承载天上的步伐,深水的地方则让我怀疑是否环绕着皇上的车轮。
鱼儿在水中寻觅着自己的倒影,花朵带着湿润的光辉显得格外新鲜。
愿意在长河边学习,绵绵的思念着远方的人。
注释:
- 龙池:指皇家园林中的池塘,象征着清幽、禁忌的环境。
- 芳草:形容春天草木繁盛,气息清新。
- 旋长方:长方形的岸边,意指岸边的结构。
- 不染尘:指没有受到世俗污染,保持纯净。
- 承天步:承载天的足迹,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追求。
- 御轮:指皇帝的车轮,表示权威与尊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龙池春草》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在春天的龙池旁游玩时写下此诗,表达他对春天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龙池春草》是一首描绘春日池塘景色的古诗,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浓厚的情感。诗的开头描写了龙池的清幽与芳草的生机,既呈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环境的纯净。接着,诗人以“旋长方遮岸”描绘了池边的视觉结构,显示出环境的整齐与和谐。
然后,诗人通过“和风轻动色,湛露静流津”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和风的轻拂使得池水荡漾,露水静静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后面的“浅得承天步,深疑绕御轮”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浅水和深水的对比象征着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肯学长河畔,绵绵思远人”收尾,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更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池清禁里:描绘出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
- 芳草傍池春: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在此展现。
- 旋长方遮岸:岸边的结构和景观,体现出自然的规律性。
- 全生不染尘:强调了环境的洁净,暗示内心的追求。
- 和风轻动色:风的轻柔与色彩的变化相互交融。
- 湛露静流津:露水的清澈与宁静,象征内心的平静。
- 浅得承天步:浅水能承载高远之志。
- 深疑绕御轮:深水的神秘,象征权威与人生的复杂。
- 鱼寻倒影没:鱼在水中游动,反映出内心的追寻。
- 花带湿光新:湿润的花朵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肯学长河畔:表达对自然的学习与向往。
- 绵绵思远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使情感更加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承载天步,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拟人:和风、露水等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纯净环境的渴望和对远方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池:象征着宁静、高贵的环境,暗示内心的高洁。
- 芳草:春天的生命力,象征希望与新生。
- 和风:代表着温暖与柔和,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露水:象征纯洁与清新,暗示内心的宁静。
- 鱼:象征自由与追寻,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池”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处池塘
C. 一片森林
D. 一条河流 -
“芳草傍池春”中“芳草”代表什么? A. 生命的生机
B. 死亡的象征
C. 人的思念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承天步”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现实的无奈
B. 理想的追求
C. 权利的象征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洞《龙池春草》与王维《鹿柴》: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象,李洞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思念,王维则更强调宁静与内心的和谐。李洞情感细腻,王维则更显淡泊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洞传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