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己赴任华州》
时间: 2025-01-14 00:19:43意思解释
和知己赴任华州
作者: 李洞 〔唐代〕
原文展示:
东门罢相郡,此拜动京华。
落日开宵印,初灯见早麻。
鹤身红旆拂,仙掌白云遮。
塞色侵三县,河声聒两衙。
松根醒客酒,莲座隐僧家。
一道帆飞直,中筵岳影斜。
书名寻雪石,澄鼎露金沙。
锁合眠关吏,杯寒啄庙鸦。
分台话嵩洛,赛雨恋烟霞。
树谷期招隐,吟诗煮柏茶。
白话文翻译:
在东门告别了我的好友,心中不禁感慨,向京城拜别。落日映照着夜幕的印记,初升的灯光透出早晨的麻地。白鹤的身影在红色的旗帜中轻轻飘动,似乎被仙人的手掌遮住了云彩的光辉。边塞的景色蔓延到三县之间,河流的声响打破了两座衙门的宁静。松根下酿成的美酒使客人清醒,而莲花座下则藏着隐居的僧人。帆船在水面上笔直飞行,中间的筵席上岳的影子斜斜映出。书名在雪石中寻找,澄清的鼎里流出金色的露水。锁合的关口守卫着官吏,寒冷的杯子在庙前啄食乌鸦。我们在分台上谈论嵩山和洛水,恰似烟雨缭绕、恋恋不舍。树谷中我期待着隐士的邀请,吟诗之余煮一些柏树的茶。
注释:
- 东门:指城市的东门,离别的地点。
- 京华:指京城,特指长安,唐代的都城。
- 鹤身红旆:鹤的身影掠过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高雅与自由。
- 塞色:边塞的颜色,暗示边疆的荒凉。
- 松根醒客酒:松树根部酿造的酒,形象地描绘出酒的清香。
- 莲座:指僧人的座位,象征着隐士的生活。
- 分台:指分开的席位,暗示交谈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于都城长安,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洞赴华州任职前夕,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文化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和知己赴任华州》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情感的诗作。诗的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东门的告别不仅是对朋友的惜别,也是对自己身处官场的感慨。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日落、初灯、鹤身等意象,展现出一种温柔的哀愁。诗人用“塞色侵三县”表现了边疆的宽广和荒凉,似乎暗示着他即将踏上新的旅途,心中难免有些惆怅。
随着诗的推进,松根酒和莲座隐僧的意象交替出现,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纷扰的反思。最后几句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色与茶文化,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门罢相郡:诗人告别朋友,离开任职之地,情感深厚。
- 落日开宵印:日落时分,夜晚即将来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鹤身红旆拂:鹤的身影与红旗相映,象征高洁与自由。
- 塞色侵三县:边塞的景色,暗示着诗人心中对未来的迷惘。
- 河声聒两衙:河流声响打破了衙门的宁静,突出生活的喧嚣。
- 松根醒客酒:酒能使人清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身红旆拂”,用鹤的身影比喻高洁。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与离别展开,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对未来官场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理解。
意象分析:
- 东门:离别的象征,代表着诗人与朋友的分离。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鹤身: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松根酒:象征友谊的醇厚,传达了对朋友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门
- B. 东门
- C. 南门
- D. 北门
-
“鹤身红旆拂”中鹤的意象象征什么?
- A. 低俗
- B. 高洁
- C. 平凡
- D. 凶猛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离别与友情
- B. 战争
- C. 自然风光
- D. 历史事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现离别之情,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
- 杜甫《赠花卿》:在友情与离别中更具悲壮感,体现时代背景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李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