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春雨》
时间: 2025-01-19 20:06: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春雨
作者: 胡先骕
云暗天低,琵琶帘外廉纤雨。
暮山烟雾罨遥青,依约千松树。
斜倚银箫黯伫。
又无端风铃乱语,冷冷淅淅,落尽檐花,良宵虚度。
芳草芊芊,天涯绿遍无归路。
孤灯夜拥听残更,鹃语声声苦。
廿四番风漫数,花深心期又误。
年华逝水,春事蹉跎,羁愁如絮。
白话文翻译:
云层低沉,天空阴暗,窗外轻柔的春雨如琵琶声般细腻。
远处的暮山笼罩在烟雾中,微微可见,千树松影朦胧。
我斜靠在银色的箫旁,心中黯然伫立。
无端的风铃声在耳边轻轻摇曳,冷冷清清,檐下的花瓣落尽,良宵就这样虚度。
芳草青青,天涯处绿意盎然,却无归路可寻。
孤灯下,我独自倾听夜深更替,杜鹃的啼鸣声声苦涩。
二十四番风来回吹拂,花开花落,心中期盼却再一次错过。
年华如同逝水,春天的景色蹉跎而去,愁绪如同纷飞的絮状。
注释:
- 廉:细、轻的意思,这里形容春雨细腻。
- 伫:停留、驻足。
- 无端:没有缘由。
- 淅淅:形容细雨声。
- 羁愁如絮:比喻心中的愁苦像飘散的絮状物,形态不定。
典故解析:
- 琵琶: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之美,常用来表达愁思。
- 杜鹃: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因其啼叫声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先骕(1868-1930),字仲明,号青云,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背景中春雨、孤灯等意象流露出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无尽愁绪的感慨,与当时社会动荡的环境相呼应。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春雨》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春雨中的孤寂与愁苦。诗中通过“云暗天低”的开篇,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随之而来的“琵琶帘外廉纤雨”则将细雨与音乐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具韵律感。诗人描绘了远山的朦胧和松树的依稀,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界。
“又无端风铃乱语,冷冷淅淅,落尽檐花,良宵虚度。”这几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良宵却因愁苦而虚度,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芳草芊芊,天涯绿遍无归路”,一方面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另一方面却暗示了孤独的旅途,人生的迷茫。
最后,诗人以“年华逝水,春事蹉跎,羁愁如絮”收尾,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无奈失去。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邃,是对春雨和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暗天低,琵琶帘外廉纤雨: 低沉的云与细雨形成阴郁的气氛。
- 暮山烟雾罨遥青,依约千松树: 描绘远方的山与隐约的松树,渲染出朦胧的美感。
- 斜倚银箫黯伫: 表达诗人孤独的姿态与心情。
- 又无端风铃乱语,冷冷淅淅,落尽檐花,良宵虚度: 细雨声与失落的花瓣交织,反映诗人对时间的无奈。
- 芳草芊芊,天涯绿遍无归路: 虽然春色迷人,但归路不见,暗示孤独感。
- 孤灯夜拥听残更,鹃语声声苦: 在孤灯下听着杜鹃的悲鸣,增添了愁苦的情境。
- 廿四番风漫数,花深心期又误: 对花期的期待与现实的失望形成对比。
- 年华逝水,春事蹉跎,羁愁如絮: 对时间流逝和愁苦的总结,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淡淡的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雨比作琵琶声,增强音乐感。
- 拟人: 风铃“乱语”,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常见的对仗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春雨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对逝去年华的惋惜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春雨: 代表生命的开始,同时也象征愁苦。
- 孤灯: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杜鹃: 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暗天低”中的“云”是指什么?
- A. 乌云
- B. 白云
- C. 低沉的云朵
- D. 雾霭
-
诗中提到的“银箫”代表了什么?
- A. 乐器
- B. 诗人的心情
- C. 细雨
- D. 夕阳
-
“年华逝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感叹时间流逝
- C. 怀念过去
- D. 愁苦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雨霖铃》 by 柳永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心。
参考资料:
- 胡先骕研究著作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
- 近现代诗歌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