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咏帘影》
时间: 2025-01-02 11:1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咏帘影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绣桁沈沈,蕙薰扶起新寒浅。
玉钩消息不分明,人比天涯远。
飘荡东风未惯。尽关情莺窥燕盼。
乍移灯火,又转阑干,湘魂愁颤。
深坐前宵,画堂斜掩金波满。
朦胧花雾散如潮,蜻翼捎香断。
别绪春云暗卷。记殷勤惊鸿半面。
夜明空许,觅遍芳尘,黄昏亭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静谧的夜晚,感受着寒意与思念的情景。绣帷沉重,蕙草的香气微微飘散,寒意未减,心中的牵挂却愈发沉重。玉钩(指月亮)的消息不明,仿佛人已在天涯。东风未习惯,情思缠绵,黄莺在窥视,燕子在盼望。灯火乍然移动,心中愁绪又随之转变,湘江的灵魂因愁而颤动。她深坐于画堂,金波满洒,夜色朦胧,花雾如潮水般散去,蜻蜓翅膀带香而去。别绪如春云般暗卷,记得那一刻的温柔,如惊鸿半面。夜明光空许诺,四处寻觅芳尘,黄昏的亭院似乎空无一人。
注释
- 绣桁:绣制的帷幕。
- 蕙薰:蕙草的香气。
- 玉钩:这里指月亮,暗指夜色之美。
- 湘魂:指湘江的灵魂,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惊鸿:形容女子的美丽,像惊飞的鸿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以细腻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擅长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之美。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情感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时期。诗中表现了对爱与思念的深沉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体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开篇的“绣桁沈沈”与“蕙薰扶起新寒浅”设定了一个优雅而又略显阴郁的环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随后,诗人以“玉钩消息不分明”传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期待的情感。
“飘荡东风未惯”则引入了自然元素,东风的轻柔与尚未习惯的感觉,恰如内心情感的摇摆不定。接下来的“尽关情莺窥燕盼”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莺与燕的形象象征着恋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生动而富有情趣。
“乍移灯火,又转阑干”一句,灯火的变换与阑干的转动,象征着情感的变化与不定,透露出一种愁苦的情绪,令人感同身受。而“湘魂愁颤”则将湘江的意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深化了思乡与思情的主题。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都十分细腻,将个人的孤独、思念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了美丽而又哀伤的氛围,表现了对爱情与故乡的双重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绣桁沈沈:开篇描绘环境,绣帷低垂,暗示压抑的氛围。
- 蕙薰扶起新寒浅:蕙草的香气与寒意交织,传达出内心的微妙感受。
- 玉钩消息不分明:月亮的光亮无法传递信息,比喻思念的无奈。
- 人比天涯远:表达与心中所念之人之间的距离感。
- 飘荡东风未惯:东风不习惯,暗喻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 尽关情莺窥燕盼:莺燕的情感象征,表达对恋情的期待。
- 乍移灯火,又转阑干:灯火与阑干的变化,象征心情的波动。
- 湘魂愁颤:湘江的意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深坐前宵,画堂斜掩金波满:画堂之美,映衬内心的孤独。
- 朦胧花雾散如潮:花雾的消散,象征着情感的逐渐模糊。
- 蜻翼捎香断:蜻蜓的去去来来,暗示情感的脆弱。
- 别绪春云暗卷:别离之情如春云般缥缈。
- 记殷勤惊鸿半面:回忆中的温柔瞬间,令人怀念。
- 夜明空许,觅遍芳尘:夜明之时,内心的空虚与对爱的渴望。
- 黄昏亭院:黄昏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落寞。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湘魂”指代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如“莺窥燕盼”,赋予鸟类情感。
- 对仗:如“乍移灯火,又转阑干”,展现了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突出思念与孤独,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绣桁:象征着女子的温柔与内心的忧愁。
- 蕙薰:代表清香与柔情,强调情感的细腻。
- 玉钩:象征月亮,体现夜的宁静与思念的深刻。
- 湘魂: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与怀念。
- 蜻蜓:象征自由与脆弱,暗示情感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绣桁沈沈”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明亮温暖
- B. 阴暗压抑
- C. 清新自然
-
“湘魂愁颤”中的“湘”指代什么?
- A. 湘江
- B. 湘菜
- C. 湘剧
-
诗中提到的“莺窥燕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等待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郭则沄《烛影摇红》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郭则沄更侧重于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李清照则以直接而强烈的情感流露见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从诗词看中国古代女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