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元宵》
时间: 2025-01-06 05:0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元宵
作者:余汉 〔清代〕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
莫道驱愁是酒。酒醒时愁还却又。
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
世上别离尽有。遍人閒岂皆聚首?
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元宵节夜晚的感受,他对于节日的热闹与个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街上灯火辉煌,音乐声声,但他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愁苦。酒虽能暂时驱散忧愁,但酒醒后一切又回到原点。他在窗边静坐,听着时间的流逝,思绪万千。虽然灯光辉映,心中所思却是对友人的怀念与世事的无奈,最终感慨人生的聚散无常,感叹良缘难得。
注释:
- 不耐烦:形容心情急躁,不愿意久等。
- 灯火明如昼:形容夜晚的灯光亮如白昼,气氛热闹。
- 揭天箫管:指乐器,表示音乐声频繁。
- 驱愁是酒:酒是用来驱散忧愁的。
- 倚閒窗坐:指在窗边静坐,感受夜晚。
- 碧影荧煌:形容灯光的影子,色彩鲜明。
- 欧苏:指欧阳修和苏轼,都是著名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余汉,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助节日的热闹氛围,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之中难以摆脱的内心愁苦。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元宵》是一首充满感慨的元宵诗。诗中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通过“酒醒时愁还却又”的句子,诗人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用“六街灯火明如昼”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诗人的心情却如同“残清漏”般寂寥,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全诗通过轻快的节奏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聚散。诗人不仅思念友人,还感叹世间的相聚与离别,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美丽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中,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孤独的氛围,既让人陶醉于节日的欢愉,又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热闹景象的观察与感受。
-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音乐声的频繁打扰了诗人的心绪,表现内心的不安。
- 莫道驱愁是酒。酒醒时愁还却又:虽然酒是驱愁之物,但酒醒后内心的愁苦依旧存在。
- 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诗人在窗边静坐,倾听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感。
-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灯光的影子与孤独的烛火形成对比,象征着诗人的孤独。
-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提到欧阳修与苏轼,表现诗人对古人情怀的向往与思考。
- 世上别离尽有。遍人閒岂皆聚首?:感叹世间离别常有,人不能常聚。
- 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最后感慨能够在此时此刻享受美好,但也明白这份美好是短暂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火比作白昼,增强了热闹的氛围。
- 对仗:如“酒醒时愁还却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传达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热闹的节日与内心的孤独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热闹与欢愉,但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酒:代表了驱愁的工具,暗示了内心愁苦的无奈。
- 窗:象征着隔离与思考的空间,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银箔珠楼:象征美好与奢华,但也暗示着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六街灯火明如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安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节日
C. 凄凉的孤独
D. 寒冷的冬天 -
诗人提到的“酒”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 享受美好
B. 驱散忧愁
C. 引导思考
D. 表达情感 -
诗中提到的“碧影荧煌”主要是描绘什么?
A. 月光皎洁
B. 灯光的影子
C. 水面的波纹
D. 花开的声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by 王安石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元宵》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表达了对团圆的向往;而余汉的《烛影摇红》则更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愁苦与孤独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余汉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宵节的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