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琼林苑》

时间: 2025-01-04 10:19:30

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

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琼林苑
作者:史嵩之 〔宋代〕

鸣跸高登秋暮天,
西郊辇路直如弦。
梨园花覆千官醉,
愈觉君恩湛湛然。

白话文翻译

骏马嘶鸣,车队缓缓上升,仿佛在秋天的暮色中飞翔,
西郊的辇路笔直如琴弦,
梨园的花朵盛开,令千官都喝得酩酊大醉,
越发感受到君王的恩德深厚而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跸:指车马鸣叫,形容车队行进的声音。
  • 高登:高高在上,登上高处。
  • 秋暮天:秋天的傍晚。
  • 辇路:指皇帝的车马行驶的道路。
  • 梨园:古代专指演艺场所,也可指梨花盛开的地方。
  • :覆盖、掩盖。
  • 千官:指众多的官员。
  • 湛湛然:形容清澈、深厚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梨园:梨园文化源于唐代,专指艺人和表演,常用来指代文人雅集和宴会场景。
  • 君恩:古代对帝王恩德的称颂,强调君主对臣民的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嵩之,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诗人,以工于诗文著称,尤擅长描写风景和人情。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宴琼林苑》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相对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达对君主的感恩之情,反映了当时文官的生活和对皇权的尊重。

诗歌鉴赏

《宴琼林苑》是一首描绘秋天宴会场景的诗,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君恩的感激之情。在首句“鸣跸高登秋暮天”,描绘了车队在秋天傍晚的气氛,声响与景色相融合,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宁静的感觉。接着“西郊辇路直如弦”,通过比喻将辇路比作琴弦,既形象又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梨园花覆千官醉”一句,展现了宴会上盛开的梨花与众多官员的欢愉,梨花的盛开映衬出宴会的热闹与美好。而最后一句“愈觉君恩湛湛然”,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这欢愉的场合中,越发感受到君主的恩德厚重,令人心生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鸣跸高登秋暮天

    • 描述车队在秋天傍晚的气氛,声响与景色相结合,显得庄重宁静。
  2. 西郊辇路直如弦

    • 将辇路比作琴弦,形象且富有韵律,展现了道路的笔直和宴会的庄重。
  3. 梨园花覆千官醉

    • 通过梨花和官员的醉态,描绘宴会的热闹与美好,表现出欢庆的气氛。
  4. 愈觉君恩湛湛然

    • 感受到君王的恩德更加深厚,表达了对君主的感激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辇路比作琴弦,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夸张:通过“千官醉”表现出宴会的盛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景象,赞美君王的恩德,表现了士人对君主的忠诚和感激,同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的气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跸:象征车队的壮丽,展现了皇权的威严。
  • 秋暮天:象征时光流逝,带有一丝忧伤的美感。
  • 梨园:象征文化的繁荣与文人的聚集。
  • 千官:象征社会的繁荣与君主的德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宴琼林苑》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史嵩之
    • D. 白居易
  2. 诗中“辇路直如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对仗
  3. 诗中提到的“梨园”主要指代什么?

    • A. 经济繁荣
    • B. 表演艺术
    • C. 农业生产
    •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宴琼林苑》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前者更倾向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后者则专注于对当下宴会的赞美与君恩的感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