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金 壬午夏送岷儿入都秋试,至窦店遇雨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2:4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鞭斜指西风雨。
湿烟浓锁村边树。
茅店都卸征鞍。
草虫惊乍寒。
鸟歌泥滑滑。
山翠浓如抹。
远道思绵绵。
长安何处边。
白话文翻译:
一鞭轻轻指向西方的风雨,
湿润的烟雾浓厚地笼罩着村边的树木。
茅草店里已经卸下了旅行的鞍具,
草里的虫子在突如其来的寒意中惊慌。
鸟儿在泥泞的路上欢快歌唱,
山的翠绿浓得像是被抹上颜色。
远道的思念绵延不绝,
长安在何处呢?
注释:
- 一鞭:轻轻一挥马鞭,形象地描绘出骑马的情景。
- 西风雨:指西方吹来的风雨,暗示天气的变化。
- 湿烟浓锁:湿润的烟雾仿佛锁住了树木,形象生动。
- 茅店:指用茅草搭成的旅店,常见于古代。
- 征鞍:旅行用的马鞍,卸下意味着旅途结束。
- 草虫:指虫子,惊乍寒是指因天气变化而受惊。
- 山翠:山的翠绿色,形象生动。
- 远道思绵绵:思念的情感绵延无尽。
- 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常被用作诗歌中的理想之地,象征着归属和安宁。诗中的“西风雨”寓意着不安定的天气,也可以象征人生的风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锡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夏末秋初,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雨水,感受到自然的变迁以及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旅途中的瞬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受。首句“一鞭斜指西风雨”直接引入了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骑马行走时的情景,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诗人通过“湿烟浓锁村边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仿佛是雨后初霁,烟雾缭绕。
“茅店都卸征鞍”则暗示了旅途的结束,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草虫和鸟歌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尽管天气变化,但生物依然在努力生活,构成了“草虫惊乍寒,鸟歌泥滑滑”的生动场景。
最后两句“远道思绵绵,长安何处边”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抒发了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归属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鞭斜指西风雨”:骑马时挥动的鞭子指向西方的风雨,表达了旅途中的不安。
- “湿烟浓锁村边树”:湿润的烟雾笼罩着村边的树木,描绘出雨后朦胧的景象。
- “茅店都卸征鞍”:旅途结束,卸下马鞍,隐喻着归家的渴望。
- “草虫惊乍寒”:因为天气突然变冷,草里的虫子受惊,体现出自然的变化。
- “鸟歌泥滑滑”:鸟儿在湿滑的泥地上欢快歌唱,展现生命的活力。
- “山翠浓如抹”:山的颜色浓绿如抹,生动形象。
- “远道思绵绵”:长途旅行中的思念,情感绵延。
- “长安何处边”:对长安的思念,表现出对归属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山翠浓如抹”,将山的颜色比作抹上去的颜色,形象生动。
- 拟人:草虫的惊吓和鸟儿的歌唱,使自然具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渴望回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西风雨:象征着不安与变化。
- 湿烟:代表了阴郁的天气和情感。
- 茅店:象征着旅途停歇与归属感。
- 草虫与鸟:展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动。
- 长安: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和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湿烟浓锁村边树”中的“浓锁”是指什么? A. 雾气很稀薄
B. 烟雾浓厚地笼罩
C. 乡村的树很高 -
“远道思绵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生气 -
诗人对长安的态度是: A. 满不在乎
B. 充满思念
C. 讨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局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描写自然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左锡嘉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左锡嘉更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色,杜甫则更多于抒发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名录》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