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即事》

时间: 2025-01-01 20:56:34

夜来凄切砌蛩鸣,晓起萧骚窗竹声。

鸦闹城头惊晓日,鹊喧树顶报新晴。

绿杨庭院家家好,白袷风烟处处行。

更上君山最高顶,海门空阔大江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凄切砌蛩鸣,晓起萧骚窗竹声。
鸦闹城头惊晓日,鹊喧树顶报新晴。
绿杨庭院家家好,白袷风烟处处行。
更上君山最高顶,海门空阔大江横。

白话文翻译:

夜里传来凄切的蛩声,清晨醒来听见窗外竹子的萧声。
乌鸦在城头喧闹,惊醒了刚升起的太阳,喜鹊在树顶欢叫,报晓新天的晴朗。
绿色的杨柳在庭院中各家各户都显得美好,白色的袷袢在烟雾中处处飘荡。
我再登上君山的最高峰,遥望海门空阔,大江横贯在眼前。

注释:

  • 凄切: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 萧骚:形容竹子发出的声音。
  • 鸦闹:乌鸦的叫声。
  • 鹊喧:喜鹊的叫声。
  • 白袷:一种衣物,这里指代穿着袷袢的人。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象征宽广的江面。

典故解析:

  • 君山:位于湖南岳阳,为著名的风景名胜,有“君山四景”之说,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高远和壮丽。
  • 江城:指长江沿岸的城市,代表着水乡的风光和人文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锡骏是清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活在江南水乡,受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影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可能是在一个秋冬交替的晨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江城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开篇以“夜来凄切砌蛩鸣”引入,蛩声的凄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与晨曦的来临形成对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晨起时窗外竹子的声音,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安详的生活状态。随后,鸦声和鹊声的描写,则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绿杨庭院家家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更上君山最高顶,海门空阔大江横”则升华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在描写现实的景象,更是在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凄切砌蛩鸣:夜晚,蛩虫在石阶上鸣叫,声音凄凉。
  2. 晓起萧骚窗竹声:清晨醒来,听到窗外竹子的轻声摇曳。
  3. 鸦闹城头惊晓日:城头的乌鸦喧闹,惊醒了新一天的阳光。
  4. 鹊喧树顶报新晴:树顶的喜鹊欢叫,报晓天晴,象征希望。
  5. 绿杨庭院家家好:到处是绿柳,象征着各家各户的美好生活。
  6. 白袷风烟处处行:袷袢在风中飘荡,营造出生活气息。
  7. 更上君山最高顶:登上君山的最高处,体现诗人的志向与追求。
  8. 海门空阔大江横:远望宽阔的江面,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浩瀚。

修辞手法:

  • 拟人:蛩鸣、竹声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鸦闹城头,鹊喧树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表现生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在江城生活的恬淡与安详,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蛩鸣:象征夜的寂静与孤独。
  • 窗竹声:代表清晨的宁静与安详。
  • 乌鸦与喜鹊:分别象征着惊醒与希望。
  • 绿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君山与大江:象征高远与壮丽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夜来凄切砌蛩鸣”中的“凄切”意指: A. 美好
    B. 悲切
    C. 哀伤
    D. 轻快

  2. 诗中提到的“君山”象征: A. 家庭
    B. 自然
    C. 志向与追求
    D. 生活

  3. “白袷风烟处处行”中的“白袷”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衣物
    C. 一种风筝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李白的《庐山谣》:以山水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吴锡骏与李白的山水诗,吴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诗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吴锡骏的《江城即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前者更具生活气息,而后者则显得更加孤寂和超然。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