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放鹦鹉二首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
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白话文翻译:
这只鹦鹉在野外生活得久了,今天终于打开了笼子。虽然我知道主人对它的恩情很深厚,但它何时才愿意再回来呢?
注释:
- 野性:指鹦鹉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本能。
- 思归:思念回归,渴望回到原来的地方。
- 笼樊:笼子,鸟笼。
- 主恩:主人给予的恩惠和照顾。
- 重来:再次回来。
典故解析:
在古代,放生和驯养鸟类是文人墨客常用的题材,鹦鹉作为一种能说话的鸟,常常被用来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编《资治通鉴》。他以理学思想和史学贡献见长,作品风格朴实无华,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被囚禁状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能和主人的感激之情相冲突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放鹦鹉二首》通过描写一只鹦鹉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恩情的感激。诗中“野性思归久”一句,突出了鹦鹉作为自然生灵的本能,表现了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相对而言,笼子的开启似乎是一种解放,但诗人又在“虽知主恩厚”中夹杂着对主人恩情的认同,显现出对主人深厚情感的纠结。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有对自由的渴望,又有对恩情的回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对自由与归属感的复杂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性思归久”——鹦鹉在野外的生活本能促使它渴望归家,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冲动。
- “笼樊今始开”——笼子终于打开,象征着解放和自由。
- “虽知主恩厚”——即便知道主人对自己的恩情深厚,表现出对主人的感激。
- “何日肯重来”——鹦鹉何时才会再回到主人身边,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忧伤。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鹦鹉赋予思考和情感,使其内心世界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恩情的感激之间的矛盾,探讨了归属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自由和归属,反映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 笼子:代表束缚和限制,暗示人们在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选择。
- 自然:野性是生命的本能,体现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鹦鹉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束缚
- C. 恩情
- D. 归属
-
“笼樊今始开”这句中的“开”指的是什么?
- A. 打开
- B. 关闭
- C. 破裂
- D. 倒塌
-
诗中表达了对自由与恩情的怎样的关系?
- A. 只渴望自由
- B. 只感激恩情
- C. 矛盾与思考
- D. 不涉及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燕诗》:表现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于故乡的思念。
- 《江雪》:通过孤独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与《放鹦鹉二首》均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前者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隐喻人生的无常,而后者则通过鹦鹉的心境反映自由的渴望与主人的恩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歌的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古代文学发展背景及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