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景淳知邵武军
司马光 〔宋代〕
闽岭窅何在,东南千里遥。
仳离伤草草,会合更迢迢。
隋岸微吹絮,吴江欲上潮。
肯无同舍念,回首弭轻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张景淳即将赴任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提到闽岭的遥远,显示出两地的距离很远,仳离和重聚之间的感伤。诗人描绘了隋岸微风中飞舞的柳絮,以及吴江潮水将涨的情景,以此映衬内心的惆怅。最后,诗人希望在离别之际,能够有共同的思念,在回首时不禁轻轻划动船桨,怀念过去的日子。
注释:
- 闽岭:指福建的山岭,象征遥远的地方。
- 仳离:分离、离别。
- 草草:匆忙、简略。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隋岸:指隋朝时期的岸边,可能指的是江边的柳树。
- 微吹絮:轻风吹动柳絮,描绘春日的景象。
- 吴江:指长江下游的吴江,常用来代表江南的水乡。
典故解析:
“隋岸”提及的隋朝,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对往昔的追忆。“吴江”则是江南的典型地理象征,带有浓厚的水乡文化色彩。诗中提到的“回首”暗示了对过往的怀念和不舍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编纂《资治通鉴》。他以治国理政和文学成就著称,尤其擅长诗词。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景淳即将出任邵武军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友人离别时的思绪与情感。开篇用“闽岭窅何在,东南千里遥”来引入离别的主题,表现了两地相隔之遥,给人一种无尽的惆怅之感。接着“仳离伤草草,会合更迢迢”表达了分别的痛苦和未来重聚的渺茫,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多么脆弱而又珍贵。
而“隋岸微吹絮,吴江欲上潮”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风中飘舞的柳絮与即将上涨的潮水,都是不稳定的象征,暗合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涩。最后一句“肯无同舍念,回首弭轻桡”则是对过去共同生活的深切怀念,诗人在回首时的不舍之情显而易见,轻轻划动的船桨也象征着对友人深深的牵挂。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友情与离别的惆怅,充分展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位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闽岭窅何在:问闽岭何处,表明远离的无奈。
- 东南千里遥:强调两地相隔极远,生离死别的痛楚。
- 仳离伤草草:离别的伤痛来得匆忙,内心的伤感。
- 会合更迢迢:重聚的希望渺茫,路途更远。
- 隋岸微吹絮:描绘春风中的柳絮,营造宁静而惆怅的氛围。
- 吴江欲上潮:潮水上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肯无同舍念:对共同生活的怀念,表达深厚的情谊。
- 回首弭轻桡:回首往昔,轻划船桨,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仳离伤草草,会合更迢迢”,表现出对比的情感。
- 意象:自然景象如“微吹絮”、“欲上潮”与内心情感交织,增强诗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闽岭:象征遥远的地方,代表离别的苦楚。
- 草草:表达匆忙与无奈。
- 微吹絮:春风中的柳絮,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吴江:水乡的象征,代表朋友共同生活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闽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福建的山岭
- B. 湖南的山岭
- C. 广东的山岭
-
“会合更迢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重聚
- B. 对重聚的渺茫感
- C. 无所谓的态度
-
诗中提到的“微吹絮”是指什么?
- A. 柳絮在春风中飞舞
- B. 雪花在空中飘落
- C. 细雨在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by 王之涣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y 李白
-
诗词对比:
- 《送别》中的离别情感与《送张景淳知邵武军》的情感相似,都是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通过更为豪放的笔调表达离别,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