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时间: 2025-01-17 09:55:18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半时分,天上钟声与玉磬声响起,惊醒了我。我在梦中被这声音打断,听到万松树上花朵沾着三更的细雨,而在政事堂中也传来这样的声音。

注释:

  • 玉磬:一种用玉石制作的乐器,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 金钟:指用金属制成的钟,声音宏亮。
  • 三更: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大约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政事堂:古代官府处理政务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婺源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脱俗,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地方特色。他的诗多以咏物和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初夏时节,正值万物复苏、雨水增多之际,诗人借助夜半钟声和雨声的联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政事繁忙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且富有韵律感的画面。开头两句通过对“玉磬”和“金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夜半静谧而又略显神秘的氛围。钟声和磬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呼唤着诗人,使他从梦中惊醒。这种声音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真实再现,更是对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映射。接下来的“万松花上三更雨”,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初夏的雨水在松树花朵上的轻轻滴落,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美。最后一句“政事堂中有此声”,则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现实结合起来,反映出诗人对政务繁忙的无奈与思考,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自然的宁静中,政事的繁忙却在不断干扰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磬金钟天半鸣:描写夜半时分,空中传来玉磬和金钟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梦中惊我起来听:诗人因声音而惊醒,表现出对声音的敏感与内心的挣扎。
  • 万松花上三更雨:描绘初夏夜晚的细雨,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 政事堂中有此声: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对繁忙政务的无奈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天半鸣”来描绘声音,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特征。
  • 对仗:诗句中前后部分对称,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半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繁忙政务的思考与无奈,展现了个人对社会与自然的双重感悟。

意象分析:

  • 钟声与磬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喧嚣。
  • 松花与细雨:代表着生命的清新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磬”与“金钟”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声音
    • B. 社会的喧嚣
    • C. 时间的流逝
    • D. 个人的思考
  2. “三更”在诗中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上6点到8点
    • B. 晚上11点到1点
    • C. 中午12点到2点
    • D. 下午3点到5点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描绘自然景色
    • B. 对政事的无奈
    • C. 个人情感的抒发
    • D. 对梦境的思考

答案:

  1. A,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 《春望》杜甫:反映了对现实政事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李白与《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个人内心的感受,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孤独与思乡,而杨万里的诗则更集中于自然与政事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