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发黄杜驿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6:35

巷竹欹将倒,林花湿不飞。

总将枝上雨,洒入轿间衣。

晴色犹全嫩,春寒肯便归。

秪能欺客子,户户闭荆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晴发黄杜驿二首
作者:杨万里

巷竹欹将倒,林花湿不飞。
总将枝上雨,洒入轿间衣。
晴色犹全嫩,春寒肯便归。
秪能欺客子,户户闭荆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巷子里的竹子倾斜着,树林里的花朵因潮湿而不愿飘飞。雨水从树枝上滴落,洒在轿子里的衣服上。虽然阳光依旧温柔,春寒却让人不愿回家。最终,只能默默地欺骗那些出行的客人,家家户户都紧闭着荆扉。


注释

  • 巷竹:指的是小巷中的竹子。
  • :倾斜、倾倒。
  • 湿不飞:因湿气而不飞舞,形容花朵因潮湿而不落。
  • 轿间衣:轿子中的衣服。
  • 晴色:晴天的颜色或光景,表示天气转晴。
  • 春寒:春天的寒冷。
  • 秪能:只能、仅仅。
  • 客子:外来的人,游子。
  •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暗指家庭的封闭。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无奈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生活艰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春天的希冀与无奈。


诗歌鉴赏

《晓晴发黄杜驿二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以及对人情世故的透视,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巷竹欹将倒,林花湿不飞”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竹子倾斜、花朵因湿气而不愿飞舞,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却又被寒冷所束缚。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现实的无奈。

接着,“总将枝上雨,洒入轿间衣”,雨水的滴落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不易,轿子中的衣服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负担。晴色的存在却又因春寒而不愿归去,从而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句“秪能欺客子,户户闭荆扉”,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压抑与无奈。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的内心感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生活的艰辛,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巷竹欹将倒:小巷中的竹子因风雨倾斜,暗示着自然的变幻。
  2. 林花湿不飞:树林里的花因湿气而不愿飘落,传达出春天的湿润和生机。
  3. 总将枝上雨,洒入轿间衣:雨水不断从树枝上滴落,洒在轿子里的衣服上,表现生活琐事的烦恼。
  4. 晴色犹全嫩:尽管天气晴朗,但春寒依旧让人感到冷。
  5. 春寒肯便归:春天的寒冷使得人们不愿意回家,带有一种无奈的情感。
  6. 秪能欺客子:只能欺骗外出的人,反映出社会的封闭与无奈。
  7. 户户闭荆扉: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孤独与隔绝。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湿不飞”,赋予花朵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晴色犹全嫩,春寒肯便归”,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关系,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隔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巷竹: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脆弱。
  • 林花:象征美好与生机。
  • 雨水:象征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
  • 轿间衣:象征人们的期盼与负担。
  • 荆扉:象征社会的封闭与人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巷竹欹将倒”中的“欹”是什么意思? A. 直立
    B. 倾斜
    C. 高耸
    D. 矮小

  2.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A. 炎热
    B. 寒冷
    C. 湿润
    D. 干燥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体现了生活的无奈? A. 轿间衣
    B. 林花
    C. 春寒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晓晴发黄杜驿二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但杨万里更关注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