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努力创作赋诗,中年又来钻研经典。
即使骏马老去也终究会明白,而埋藏的剑也会重新磨亮。
整理行装时邻里相助,朋友们也来听我答辩。
这情形还像临淄的贡品,随风飘扬向北海。
注释:
- 少年工作赋:少年时期努力创作赋诗,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 中岁复穷经:中年时又重新研究经典书籍。
- 骥老终知道:骏马到了老年仍会领悟道理。
- 剑埋新发硎:埋藏的剑可以重新磨亮,比喻潜藏的才能会再次展现。
- 束装邻里助:整理行装时,邻里给予帮助。
- 答策友朋听:回答朋友们的提问。
- 临淄贡:指古代临淄出产的贡品,形容珍贵。
- 随风起北溟:随风飘扬,象征着远大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他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影响深远。苏辙的作品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作者送别周沃秀才时创作的,表达了对周沃秀才的祝福与期许,寄托了作者对学术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与中年的学习状态,展现了一种人生哲学,强调了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诗中描绘了一个人从少年的拼搏,到中年的深思熟虑,彰显出知识与智慧的积累。开头的“少年工作赋”与“中岁复穷经”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点明了“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诗中的“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则寓意着即使到了老年,智慧与才能也会随着时间而愈加显现,令人感受到一种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支持,强调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则以临淄的贡品为喻,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远大,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工作赋:表达年轻时的奋斗与创造力。
- 中岁复穷经:强调中年时对知识的深入研究。
- 骥老终知道:以骏马的比喻,强调智慧的成熟。
- 剑埋新发硎:意指潜在才华的重新展现。
- 束装邻里助: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
- 答策友朋听:体现了友谊和学术讨论的氛围。
- 还似临淄贡:用临淄贡品作为象征,强调珍贵与稀有。
- 随风起北溟:表达志向高远,追求理想的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骥老”、“剑埋”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智慧和才能的潜在价值。
- 对仗:如“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临淄贡品的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追求,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骥:象征优秀与才华,暗示潜力。
- 剑:象征力量与才能,暗示潜在的价值。
- 贡:象征珍贵与稀有,暗指追求的理想。
- 北溟:象征广阔与理想的空间,表达追求的远大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少年工作赋”是指什么?
- A. 少年时期的创作
- B. 中年时期的研究
- C. 老年时期的回忆
-
“束装邻里助”中,邻里所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邻居
-
诗中的“骥老终知道”表达了什么意义?
- A. 年龄越大越无知
- B. 智慧与才能的积累
- C. 年轻时不应努力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在探讨人生的追求与奋斗,但李白更强调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态度,而苏辙则更关注知识的积累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