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任氏阅世堂》
时间: 2025-01-06 13:5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君长桐乡,死食桐乡社。
吏民安君德,君亦爱其下。
遗言於斯葬,存没勿相舍。
自知得民深,千岁谁似者。
任君治新息,宽惠洽鳏寡。
强梁顺教诏,桴鼓不鸣野。
三年去复还,园木裁拱把。
居人敬闾巷,禽鸟依屋瓦。
苍然百尺桧,直干任大厦。
相要勿剪伐,令尹昔所舍。
白话文翻译
朱君在桐乡长大,晚年时也在这里安息。
官吏和百姓都安享于他的德政,而他也爱护自己的臣民。
他生前留下遗言,希望在此安葬,生死之间不必分开。
他深知百姓的心意,千年之后谁能与之相比呢?
任君治理新息,以宽大仁爱惠及鳏寡。
强者顺从教诏,乡野中再也听不到桴鼓声。
三年之后再回来,园中的树木已修整得当。
居民们敬重邻里,鸟儿也依偎在屋檐上。
苍翠的百尺桧树,直立如同大厦。
希望大家不要砍伐,正是昔日的令尹所留下的。
注释
- 朱君:指诗中所称的朱先生,可能是指一位地方官员或贤人。
- 长桐乡:指朱君的故乡,桐乡位于当时的地方。
- 死食桐乡社:意为在桐乡安息,死后归于故土。
- 遗言:遗留的言辞或遗愿。
- 千岁:千年,意指长久的时间。
- 宽惠洽鳏寡:指对寡妇和孤儿给予宽厚的恩惠。
典故解析
- 桴鼓不鸣野:古代用桴鼓进行集会,这里意指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
- 任君治新息:反映出对任君治政的赞美,表明其治理下的繁荣和民生安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也是苏轼的弟弟。他在诗歌、散文、词曲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词、诗闻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晚年,表达了对地方治理者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安定和谐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明之政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切。
诗歌鉴赏
《蔡州任氏阅世堂》展示了苏辙对良好治政的赞美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朱君长桐乡”引出对朱君的描述,展现了他在故乡的根深蒂固的联系。诗中强调了朱君的德行和对民众的关怀,使得吏民安宁,体现出“君亦爱其下”的和谐关系。继而,诗人表达了对朱君遗愿的尊重,展现了生死之间的亲密与不舍,强调了治政者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朱君治理下的社会景象,展现了一个安定和谐、百姓安乐的理想状态。诗中提到的“宽惠洽鳏寡”不仅体现了朱君的仁爱之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后,诗人以“苍然百尺桧”作为结束,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与希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的赞美,又有对社会和谐的期盼,展示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君长桐乡:开篇点明朱君的故乡,营造出亲切感。
- 死食桐乡社:表达朱君安息于故土的愿望,显示对家乡的依恋。
- 吏民安君德:说明朱君的德行使得官民安宁,彰显治政的成功。
- 君亦爱其下: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相互关爱。
- 遗言於斯葬:朱君留下遗言,希望在此安葬,反映出对家乡的眷恋。
- 存没勿相舍:表达生死之间的情感联系,希望不分离。
- 自知得民深:朱君知道自己得到民心,反映出对民众的理解。
- 千岁谁似者:感叹朱君的德行千年不变,难以超越。
- 任君治新息:对朱君治政的信任,展现出对领导能力的认可。
- 宽惠洽鳏寡: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 强梁顺教诏:描述社会安定,民众遵循法律法规。
- 桴鼓不鸣野:暗示社会安宁,少有战乱。
- 三年去复还: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期盼。
- 园木裁拱把:描绘园中景象,体现出治理的成果。
- 居人敬闾巷:展现邻里和睦的社会氛围。
- 禽鸟依屋瓦:描绘和谐的生态环境,象征着安宁。
- 苍然百尺桧:用桧树象征长久和生命力。
- 直干任大厦:形容桧树挺拔如大厦,象征坚固。
- 相要勿剪伐:呼吁保护树木,保持生态平衡。
- 令尹昔所舍:提到昔日的治政者,表达对传统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宽惠洽鳏寡”与“强梁顺教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苍然百尺桧”比喻社会的稳固与长久。
- 拟人:如“禽鸟依屋瓦”,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德政的赞美与对社会和谐的向往,通过描绘朱君的治政成效,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心。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桧树:象征着长久、坚固,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鸟:象征自由与和谐,寄托着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的向往。
- 园木:代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经过治理的美丽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君”是指哪一位人物?
A. 苏轼
B. 苏辙
C. 任君
D. 朱君 -
“苍然百尺桧”中的“苍然”指什么?
A. 颜色
B. 高度
C. 形状
D. 年龄 -
诗中表现了对哪种社会状态的向往?
A. 战乱
B. 安宁
C. 贫困
D. 拥挤
答案
- D. 朱君
- A. 颜色
- B.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主题: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呈现出对过往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 风格:豪放、奔放,情感激荡。
2. 王安石《泊船瓜洲》
- 主题: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展现出离愁别绪。
- 风格:清新、平易,情感细腻。
这两首诗与《蔡州任氏阅世堂》在对故乡与社会安宁的表达上有共同之处,但在情感表现和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