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柏子熏衣眉晕销,女垣榆影冷萧萧。
屏山一枕游方梦,横锡飘然过石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苍翠的柏树旁,衣服散发着香气,眉头轻轻皱起;女墙边的榆树影子冷冷清清,萧瑟而落。
在屏山上,仿佛做了一场梦,梦中游荡,手持锡杖,悠然飘过那座石桥。
注释:
- 柏子:指柏树,常用作香料。
- 熏衣:形容衣服散发香气。
- 眉晕销:形容愁苦或思念的神情。
- 女垣:指女墙,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围墙。
- 榆影:榆树的影子。
- 冷萧萧:形容环境的冷清和萧条。
- 屏山:可作梦中之所,隐喻清幽的环境。
- 横锡:指手持锡杖,常见于道士或僧人。
- 飘然:轻松自在地漂浮。
- 石桥:象征着通向另一方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友直,号石庵,晚号钟山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出高洁的志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题寺壁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寺庙中静坐思索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淡淡的忧愁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柏树和榆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突显了环境的清冷与诗人的孤独感。诗中“眉晕销”的描写,更是传达出一种内心的苦闷和思念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野拓展到梦境与旅行,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诗人用“屏山一枕游方梦”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横锡飘然过石桥”则象征着心灵的放逐与洒脱。整体来看,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心灵自由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柏子熏衣眉晕销:通过“柏子”传达自然香气,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感受,同时“眉晕销”暗示诗人内心的忧愁。
- 女垣榆影冷萧萧:描绘冷清的环境,榆树的影子与诗人的孤独感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屏山一枕游方梦:表达了诗人在山中安静思考的状态,梦境隐喻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横锡飘然过石桥:表现出一种随性而为的洒脱,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屏山一枕游方梦”中的“屏山”比喻一种宁静的状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榆影冷萧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柏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清香。
- 榆影:代表着孤独与冷清。
- 屏山:隐喻心灵的宁静与思考的深度。
- 石桥:象征着通向理想生活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柏子熏衣”中的“柏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树
- C. 一种果实
-
“横锡飘然过石桥”中,“横锡”通常与什么人有关?
- A. 诗人
- B. 道士或僧人
- C. 农夫
-
诗中表现出诗人的哪种情感?
- A. 兴奋
- B. 宁静与忧愁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刘克庄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