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冢》

时间: 2025-01-14 21:28:11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白话文翻译

在南阳的古原上,荒凉的墓冢像鱼鳞一样零落。
剑佩不再为土所掩,衣冠也应化为尘埃。
枯骨寄托于鬼魅,细草将麒麟埋没。
何必去追问姓名,汉家之中多有近亲。

注释

字词注释

  1. 荒冢:荒凉的坟墓。
  2. 鱼鳞:比喻坟墓的分布像鱼鳞一样。
  3. 剑佩:古代士人的饰物,象征地位和身份。
  4. 化尘:化为尘埃,指时间的流逝和身份的消逝。
  5. 麒麟:象征吉祥与高贵的神兽,这里暗指曾经的荣耀。
  6. 名氏:姓名,指个人的身份。

典故解析

  • 对于“汉家多近亲”,可以理解为汉代的家族关系复杂,暗含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身份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梅尧臣对历史和人生命运的深思之际,反映了他对个人荣辱及历史无情的感慨。南阳古原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追忆,以及对身份和名声的淡泊。

诗歌鉴赏

《古冢》是一首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反映出生命短暂与历史长河的对比。全诗从“南阳古原”入手,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景象,诗中“荒冢若鱼鳞”形象生动,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表达出即使是昔日的荣耀和身份,也终究会被岁月磨灭,化为尘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展现出无数英灵的孤寂与凋零,历史中的英雄最终都成为了不可见的存在,令人感慨。

最后一句“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更是点明全诗的核心思想:人之生死荣辱,终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名姓与身份在时间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梅尧臣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生命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个人存在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描述南阳的古原,墓冢分布稀疏,如同鱼鳞般散乱,营造出一种荒凉和历史的氛围。

  2.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是昔日的荣耀(剑佩、衣冠),在时间的冲刷下也会化为尘埃,暗示人无法逃避时间的流逝。

  3.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枯骨与鬼魅相依,细草将曾经的神兽麒麟掩埋,象征着英雄的消逝与荣耀的湮没。

  4.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质疑追问身份的意义,指出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的命运相似,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荒冢若鱼鳞”,将墓冢比作鱼鳞,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常,强调了身外之物的虚幻和名姓的无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古冢: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2. 剑佩、衣冠:代表过去的荣耀和身份。
  3. 麒麟:象征吉祥与高贵,暗示曾经的辉煌。
  4. 细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平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中的“鱼鳞”比喻什么?

    • A. 墓冢的分布
    • B. 水中的鱼
    • C. 美丽的景象
  2. 诗中提到的“汉家多近亲”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汉朝的家族关系复杂
    • B. 汉朝的姓氏多样
    • C. 汉朝的人口众多
  3. “衣冠应化尘”中的“化尘”是什么意思?

    • A. 变成衣物
    • B. 变为尘土
    • C. 变得无形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将《古冢》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感慨,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个体的渺小,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困苦和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历史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 宋代诗歌的精选集。
  2. 《梅尧臣诗文集》 - 收录梅尧臣的全部诗文。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介绍古代诗词的技巧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