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秋柳》
时间: 2025-01-04 08:2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秋柳
作者: 沈芳 〔清代〕
断魂处,冷烟疏雨。
远岸斜桥,乱垂残缕。
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
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
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
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
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
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
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
白话文翻译:
在那断魂之地,冷冷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交织。远处的岸边,有一座斜桥,垂下的柳丝显得杂乱而凄凉。人们随意地谈论风流韵事,真令人可怜,这些都不是旧时的情感了。春天之前曾记得,在镜子前描画着妩媚的眉妆。如今繁华已换,纤细的腰肢更难以翩翩起舞。秋天傍晚,剩下的蝉在留恋,树叶底下低吟着凄楚的曲调。莺鸟和燕子被纷繁的离去所怨恨,恨不得抛弃那青青的岁月。最怕听到那唱彻阳关的曲子,又勾起了无尽的离愁。经过几处芦花,别再将那长条的飞絮认作是往日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心灵受到重创。
- 冷烟疏雨:形容天气阴冷,烟雾和细雨稀疏。
- 斜桥:倾斜的桥,可能暗指心境的摇曳不定。
- 张绪:可能指的是旧时的情感或往事。
- 描眉妩:在镜中描画眉毛,形容打扮时的妩媚姿态。
- 残蝉:指秋天最后的蝉鸣,表现出秋天的凄凉。
- 阳关:古时著名的离别之地,象征离别的哀伤。
典故解析:
- “阳关”出自《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送别的重要场景,代表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芳是清代著名的女词人,其作品多表达女性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 秋柳》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秋柳》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古诗。整首诗以“秋”为背景,渗透着忧伤和离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内心感受。开篇即以“断魂处,冷烟疏雨”引入,给人一种阴冷、孤寂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秋天的萧瑟之中。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描绘出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暗示着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诗中多次提及的“旧张绪”以及“换了好繁华”,无不透露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尤其在“最怕听唱彻阳关”一句中,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离别的恐惧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切的思考与情感。
秋天本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无比凄凉,似乎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在“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中,诗人用芦花与飞絮的意象,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易逝,令人在阅读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感伤。整首诗在细腻之中透出一种宏大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魂处,冷烟疏雨:标志着极度悲伤与凄凉的环境。
- 远岸斜桥,乱垂残缕:描绘出远方的景象,暗示内心的混乱与不安。
- 漫说风流,可怜不是旧张绪:对过去情感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春前曾记,向镜里描眉妩:回忆春天的打扮,表现出曾经的美好。
- 换了好繁华,更瘦减腰支难舞:繁华已去,难以再舞动的感慨。
- 秋暮。剩残蝉留恋,叶底抱吟凄楚:秋天的残留,表现出凄凉的情感。
- 莺梭燕剪,恨抛却青青都去:鸟儿的离去象征青春的逝去。
- 最怕听唱彻阳关,又勾起离愁如许:对离别曲调的恐惧,触动离愁。
- 过几点芦花,休认长条飞絮: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 拟人:蝉与叶子的描写,使其具有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莺梭燕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离愁的感慨,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柳:象征着凋零与离别的情感。
- 蝉:代表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来临。
- 芦花:象征着生命的易逝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关”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的哀伤
- B. 春天的美好
- C. 夏天的繁华
-
诗人通过“冷烟疏雨”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凄凉
- C. 激昂
-
诗中提及的“残蝉”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凄凉
- C. 夏天的热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波动。
- 温庭筠《望月怀远》:描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沈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