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坂左司使君惠和近诗为亲而喜合天理之公得》

时间: 2025-01-19 21:30:31

扶杖来观遍老农,清朝新礼采芝翁。

德尊韦布封员外,恩重牙绯视治中。

言悟千秋逢主圣,躬行万石耀臣工。

求与抑与从天下,径坂丹忱殿陛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杖来观遍老农,清朝新礼采芝翁。
德尊韦布封员外,恩重牙绯视治中。
言悟千秋逢主圣,躬行万石耀臣工。
求与抑与从天下,径坂丹忱殿陛通。

白话文翻译:

拄着拐杖来观看遍地的老农,清晨的新礼拜访采芝的老翁。
德行高尚的韦布被封为员外,恩惠深厚的牙绯在朝中受到重视。
言辞智慧如千秋之际遇到圣明的君主,亲身实践万石的光辉照耀着朝廷的官员。
请求与推抑都能顺应天下,径直表达赤诚的心意与陛下沟通。

注释:

字词注释:

  • 扶杖:拄着拐杖,表示年迈或身体不便。
  •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象征勤劳和朴实。
  • 清朝新礼:指新的礼仪或风俗,体现时代的变迁。
  • 韦布:古时的官职,常指地位较高的官员。
  • 员外:古代对某些官员的称呼。
  • 牙绯:指官职名,可能与朝廷的权力有关。
  • 千秋:象征时间很长,千秋万代指代后世。
  • 躬行:亲自实践,表明诚意。
  • 万石:比喻数量众多,指代丰厚的成果。
  • 径坂:直通,表示直接而诚恳的态度。

典故解析

  • 采芝翁: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韦布牙绯:均为古代官职,象征着德才兼备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腾,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变迁和礼制更新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与期望,表达了对朴实农民和高尚官员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人以“扶杖”开篇,展现了自己身为老者的身份,带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老农”和“采芝翁”两个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德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德尊韦布”和“恩重牙绯”,则转向了对当时官员的礼遇,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期望。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既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特别是“言悟千秋逢主圣,躬行万石耀臣工”两句,表达了对明主的希冀以及对臣民应有的责任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杖来观遍老农:诗人以拐杖为伴,象征年长,亲自前往观察农民的生活,展现了对下层民众的关心。
  2. 清朝新礼采芝翁:提到清晨新礼,暗示对新风俗的接受与喜爱,采芝翁则代表一种追求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理想。
  3. 德尊韦布封员外:赞美高德的官员被封官,体现出社会对德行的重视。
  4. 恩重牙绯视治中:强调权利与恩惠的相互关系,牙绯作为官员在朝中的地位得以体现。
  5. 言悟千秋逢主圣:智慧的言辞在历史长河中遇见明君,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期待。
  6. 躬行万石耀臣工:强调实际行动的光辉,表达对有德之士应有的尊重。
  7. 求与抑与从天下:无论是请求还是抑制,都应顺应天下的潮流,体现出一种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8. 径坂丹忱殿陛通:表明以真诚的态度直接向皇帝表达心声,体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德尊韦布”和“恩重牙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万石”用来比喻光辉的成就,提升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对农民的关爱、对官员德行的推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示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农:象征着勤劳与朴实的生活。
  • 采芝翁:代表隐逸与自然的理想生活。
  • 韦布、牙绯:象征着德行与权力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采芝翁”象征什么?

    • A. 追求功名
    • B. 隐逸生活
    • C. 战争
  2. “德尊韦布”中“德”字的含义是?

    • A. 财富
    • B. 仁德
    • C. 权力
  3. 诗人通过“扶杖”展现了什么?

    • A. 年轻
    • B. 年长与智慧
    • C. 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表现自然与人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赵汝腾的《径坂左司使君惠和近诗》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赵汝腾更多地关注社会与政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学习与比较。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