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园》

时间: 2025-01-17 10:30:59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白话文翻译:

池中的莲花因衰败而失去了颜色,园中的竹子因低垂而减少了翠绿的阴影。
竹子和莲花不要感到惆怅,因为它们的样子正好映照了主人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憔悴:形容凋零、枯萎的样子。
  • 颜色:指花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莲花的衰败。
  • 低垂:指竹子因为生长或风吹而下垂。
  • 减翠阴:减少了竹子所带来的绿荫,翠绿的阴影。
  • 惆怅:忧愁、失落的心情。
  • 相看:彼此相望,看着对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常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见到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寓意人心的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昭俭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家园中所作,表达了对家园美好景色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描写的池莲与园竹,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池中的莲花和园中的竹子为主角,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紧密联系。“池莲憔悴无颜色”,开篇即以莲花的凋零引入,给人以伤感的视觉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园竹低垂减翠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竹子的低垂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主人的心情的沉重与忧伤。

接下来的“园竹池莲莫惆怅”,则以一种劝解的语气,提醒竹子和莲花不必为此感到惆怅,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有了更深的层次。最后一句“相看恰似主人心”则将自然与人心巧妙结合,竹子和莲花的状态恰恰反映了主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莲憔悴无颜色”:池塘中的莲花因环境或时间的影响而枯萎,失去色彩,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园竹低垂减翠阴”:园中的竹子由于生长或其他原因低垂,减少了它所带来的阴影,象征着生机的减少。
  • “园竹池莲莫惆怅”:对竹子和莲花的劝慰,表明即使外在的环境不佳,也不必感到忧伤。
  • “相看恰似主人心”:竹子和莲花的状态反映了主人的内心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和莲花的状态比作主人的心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竹子和莲花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有了人的情感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心的密切联系,表明即使在衰败和低落中,也应保持一份平和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但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园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然而在低垂中也体现了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池莲”象征什么?

    • A. 坚韧
    • B. 脆弱与美好
    • C. 忧伤
  2. 诗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 C. 生命的短暂
  3. “莫惆怅”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必感到忧伤
    • B. 感到快乐
    • C.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如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反应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体现了相似的主题与情感。王维通过山水写意,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