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南将赴武昌道出剡溪戏成赠行》

时间: 2025-01-19 21:38:16

丈夫未遇时,流俗多白眼。

张耳能致千里客,相如竟辍万金产。

方子一切英,要路争力挽。

行行取侯封,何必守蠹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丈夫未遇时,流俗多白眼。张耳能致千里客,相如竟辍万金产。方子一切英,要路争力挽。行行取侯封,何必守蠹简。

白话文翻译:

当丈夫还没有遇到机遇的时候,世俗的人往往会用白眼相待。张耳能够招来千里之外的客人,而相如却因而放弃了万金的财富。方才的英才,都是在关键时刻奋力争取。行走在外,何必拘泥于那些无用的书本呢?

注释:

  • 丈夫:指有志气、有抱负的男子。
  • 流俗:指社会上普遍的风气和看法。
  • 白眼:形容冷淡、轻视的眼神。
  • 张耳:张耳,指张耳和陈平,二人是汉初的著名政治家。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和诗人。
  • 方子:指方士,古代的道士或术士,这里泛指有才华的人。
  • 要路:重要的道路,指前途。
  • 蠹简:指无用的书本,强调不应拘泥于书本知识。

典故解析:

  1. 张耳与陈平:二人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以其智谋和能力为人称道。
  2. 司马相如:以其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也因其对追求名利的态度而受到赞誉。
  3. 方士:古代士人,通常与道教和仙术有关,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汝腾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赵汝腾即将赴武昌的时刻,表达了他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有志者的鼓励,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与世俗眼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在未遇时的孤寂与不被理解,以及在关键时刻奋勇争先的重要性。开头两句“丈夫未遇时,流俗多白眼”用直接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对有志者的偏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接下来的描述通过张耳与相如的例子,强调了在关键时刻能抓住机遇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最后一句“行行取侯封,何必守蠹简”则进一步表明,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而不在于无用的学问,体现了诗人对实际行动和理想追求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铿锵,鼓舞人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丈夫未遇时:指那些有志向的男人在没有得到机会时,生活会很艰难。
    2. 流俗多白眼:世俗的人对他们的冷漠与轻视。
    3. 张耳能致千里客:张耳的智慧与能力能够吸引远道而来的朋友。
    4. 相如竟辍万金产:相如因为追求更高的理想而放弃了物质财富。
    5. 方子一切英:指那些有才华的人。
    6. 要路争力挽:在关键时刻要争取机遇。
    7. 行行取侯封:外出谋求官职。
    8. 何必守蠹简:不必拘泥于无用的书本。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张耳与相如的对比,强调了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结构,增强了语气的力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行动的追求,强调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白眼:象征社会对有志者的偏见与冷漠。
  • 千里客:象征志同道合之人,强调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 万金产:象征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耳和相如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A. 诗人 B. 政治家 C. 文学家
  2. “流俗多白眼”中的“白眼”指的是什么情感? A. 赞美 B. 轻视 C. 兴奋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行动的重要性 C. 对学问的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汝腾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首诗都强调了人生的追求与机遇的重要性,但赵汝腾更侧重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对生活的豪放态度。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处理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基础》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