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望思台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芳草台边魂不归,
野烟乔木弄残晖。
可怜高祖清平业,
留与闲人作是非。
白话文翻译:
在芳草萋萋的台边,魂魄却无法归来,
野外烟雾缭绕,树木在夕阳中显得朦胧。
可怜的是高祖建立的清平事业,
如今却留给那些闲人去评说是非。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草:美好的草,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台边:指望思台的边缘,具有象征意义。
- 魂不归:形容思念故人,魂魄无法回归。
- 野烟:指田野上的烟雾,常象征着乡愁或不安。
-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他建立的汉朝是一个盛世。
- 清平业:指高祖所创立的稳定局面。
- 闲人:泛指无所事事的人。
典故解析:
- 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建立了汉朝。诗中提到的“清平业”指的是他所建立的繁荣稳定的局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1年),字季长,号紫微,唐代诗人,世称“罗隐”。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罗隐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为主,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望思台》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前朝兴盛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望思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繁荣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芳草台边魂不归,野烟乔木弄残晖”,描绘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惆怅的场景,芳草和野烟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或过往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两句“可怜高祖清平业,留与闲人作是非”,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感叹高祖刘邦的伟大事业如今却被后人闲人所议论,显示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人事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层次感,前半部分通过自然景物引发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历史人物反映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台边魂不归:在芳草萋萋的台边,魂魄无法归来,表达了思念的情绪。
- 野烟乔木弄残晖:野外的烟雾与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朦胧,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又凄美的景象。
- 可怜高祖清平业:对刘邦建立的清平盛世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伟大成就的钦佩。
- 留与闲人作是非:感叹如今的清平事业却留给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去议论,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芳草”、“野烟”等自然意象,象征着思念和不安。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赋予其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展现了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但也暗示着逝去的美好。
- 野烟:象征着乡愁和不安,传递出一种模糊的情感。
- 乔木: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同时也反映出岁月的流逝。
- 残晖:夕阳的余晖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即将逝去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高祖刘邦
c) 唐太宗李世民 -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绝望与痛苦
c) 血腥与战争 -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伤感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王维)与《望思台》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景象,而后者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思念的情感。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思乡之情,然而《望思台》在历史的层面上更为深刻,融合了对历史成就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批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经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