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有感》
时间: 2025-01-19 16:5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有感
作者: 徐灿 〔清代〕
乱后家山,意中愁绪真难说。
春将去,冰台初长,绮钱重叠。
炉烬水沉犹倦起,小窗依约云和月。
叹人生争似水中莲,心同结。
离别泪,盈盈血。
流不尽,波添咽。
见鸿归阵阵,几增凄切。
翠黛每从青镜减,黄金时向床头缺。
问今春曾梦到乡关,惊鶗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动乱后的故乡,心中无法言说的愁苦。春天即将过去,冰面开始融化,花钱似乎又重叠在一起。炉火的余烬沉沉如水,懒得再起身,窗外隐约可见云和月。叹息人生怎能像水中莲花,心中难以自解。离别时的泪水,满盈如血,流不尽的愁苦,波涛更添咽喉的痛楚。看到鸿雁归来,愈发令人感到凄凉。眉黛在镜中渐渐消减,黄金的时光在床头也已稀缺。问今春是否曾梦回乡关,惊起了黄莺的啼鸣。
注释
- 乱后家山:指战乱后回到的故乡山水。
- 意中愁绪:心中难以表达的愁苦。
- 冰台初长:春天来临,冰面开始融化。
- 绮钱重叠:形容花朵重叠,似乎在为春天的逝去而感慨。
- 炉烬水沉:余烬沉沉,形容懒得起身的状态。
- 小窗依约:小窗外的景象模糊可见。
- 人生争似水中莲:感叹人生的苦涩,难如水中莲花般洁净。
- 离别泪:离别时的泪水。
- 鸿归阵阵:看到鸿雁归来,带来思乡的情绪。
- 翠黛:指眉毛、心情的象征。
- 黄金时向床头缺:珍贵的时光在床头显得稀缺。
- 惊鶗鴂:黄莺的叫声,带有思乡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作品多反映动荡与离愁,情感深沉,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动乱之后,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愁苦交织,体现了历史变迁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诗歌鉴赏
《满江红 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的“乱后家山”便直接引入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着以春天的消逝、冰雪融化的景象作引,渐渐展开对人生的感慨。诗中“人生争似水中莲”一句,透出对纯洁与美好的渴望与失落,仿佛在诉说经历风雨后,内心的那份脆弱与无奈。
在离别的情感上,诗人以“离别泪,盈盈血”形容离别之痛,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将情感升华至一种悲壮的境界。后半部分提到鸿雁归来的画面,与前面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自然的深刻思索与情感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后家山:直接引入背景,暗示战乱后的归属感缺失。
- 意中愁绪真难说:强调内心的复杂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
- 春将去冰台初长:描绘春天的来临,暗示生机的复苏,却又带来离别的惆怅。
- 绮钱重叠:象征着期待与失落交织。
- 炉烬水沉犹倦起:反映出诗人的疲惫与无奈。
- 小窗依约云和月:细腻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
- 叹人生争似水中莲:人生如莲,清丽却难以把握,隐含对人生的感慨。
- 离别泪盈盈血:离别之痛如同鲜血一般,痛彻心扉。
- 流不尽,波添咽:无法排解的愁苦,愈发加重。
- 见鸿归阵阵:鸿雁归来,带来思乡的情绪。
- 几增凄切:感叹情绪愈发凄凉。
- 翠黛每从青镜减:描绘心情的变化,暗示青春的流逝。
- 黄金时向床头缺:珍贵时光的流逝令人遗憾。
- 问今春曾梦到乡关,惊鶗鴂:最后以黄莺的啼鸣结束,带出乡愁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生争似水中莲”,用莲花比喻人生的脆弱与美好。
- 排比:如“离别泪,盈盈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云和月”的描写,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深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 家山:象征故乡,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记忆。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同时又引发对离别的思考。
- 鸿雁: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 翠黛、黄金时:象征青春与时间的流逝,带来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别泪”是用什么比喻的?
- A. 清泉
- B. 盈盈血
- C. 细雨
-
诗人感叹人生的比喻是什么?
- A. 水中莲
- B. 云中鹤
- C. 风中柳
-
“见鸿归阵阵,几增凄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情感,但更为直接,情感上较为简单。
- 《离骚》:情感复杂,涉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风格更为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