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绮窗香暖屏山掩。菱花半照愁蛾敛。绣线怯衣单。鹃啼风雨寒。远山眉翠薄。素靥辉珠箔。红袖倚花枝。亭亭三五时。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窗户透出温暖的香气,屏风上的山景被轻轻遮掩。菱花镜中映出忧愁的眉头微微皱起。绣花线似乎害怕单薄的衣裳。杜鹃的啼声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寒冷。远山的眉黛显得淡薄。素净的脸庞在珠帘的映衬下闪耀。红色的衣袖轻轻倚靠在花枝上。亭亭玉立,正是三五岁的时光。
注释
- 绮窗:华丽的窗户。
- 屏山:屏风上的山景。
- 菱花:指菱花镜,古代的一种镜子。
- 愁蛾敛:形容眉头紧皱,显得忧愁。
- 绣线怯衣单:绣花线似乎害怕单薄的衣裳,形容衣裳单薄。
- 鹃啼风雨寒:杜鹃的啼声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寒冷。
- 远山眉翠薄:远山的眉黛显得淡薄。
- 素靥辉珠箔:素净的脸庞在珠帘的映衬下闪耀。
- 红袖倚花枝:红色的衣袖轻轻倚靠在花枝上。
- 亭亭三五时:亭亭玉立,正是三五岁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献(1848-1901),清代诗人,字仲仪,号梅溪,江苏吴县人。其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菩萨蛮》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风雨中的孤寂与忧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和情感。诗中,“绮窗香暖屏山掩”一句,通过华丽的窗户和屏风上的山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封闭的环境。“菱花半照愁蛾敛”则通过镜子中的映像,展现了女子的忧愁。“绣线怯衣单”和“鹃啼风雨寒”进一步加深了女子的孤寂和寒冷感。后两句“远山眉翠薄,素靥辉珠箔”和“红袖倚花枝,亭亭三五时”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青春。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女子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绮窗香暖屏山掩:华丽的窗户透出温暖的香气,屏风上的山景被轻轻遮掩。这一句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封闭的环境。
- 菱花半照愁蛾敛:菱花镜中映出忧愁的眉头微微皱起。这一句通过镜子中的映像,展现了女子的忧愁。
- 绣线怯衣单:绣花线似乎害怕单薄的衣裳。这一句形容衣裳单薄,加深了女子的孤寂感。
- 鹃啼风雨寒:杜鹃的啼声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寒冷。这一句通过杜鹃的啼声,加深了女子的寒冷感。
- 远山眉翠薄:远山的眉黛显得淡薄。这一句通过远山的眉黛,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 素靥辉珠箔:素净的脸庞在珠帘的映衬下闪耀。这一句通过珠帘的映衬,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 红袖倚花枝:红色的衣袖轻轻倚靠在花枝上。这一句通过红袖和花枝,展现了女子的青春。
- 亭亭三五时:亭亭玉立,正是三五岁的时光。这一句通过亭亭玉立的形象,展现了女子的青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蛾敛”比喻眉头紧皱,显得忧愁。
- 拟人:如“绣线怯衣单”将绣花线拟人化,形容衣裳单薄。
- 对仗:如“远山眉翠薄,素靥辉珠箔”对仗工整,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形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女子的孤寂和忧愁,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窗:华丽的窗户,营造温馨的环境。
- 屏山:屏风上的山景,增添封闭感。
- 菱花:菱花镜,映出女子的忧愁。
- 绣线:绣花线,形容衣裳单薄。
- 鹃啼:杜鹃的啼声,增添寒冷感。
- 远山眉:远山的眉黛,展现女子的美丽。
- 素靥:素净的脸庞,在珠帘的映衬下闪耀。
- 红袖:红色的衣袖,展现女子的青春。
- 花枝:花枝,增添青春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绮窗香暖屏山掩”一句,营造了怎样的环境? A. 寒冷的环境 B. 温馨而封闭的环境 C. 开阔的环境 D. 热闹的环境
-
“菱花半照愁蛾敛”中的“愁蛾敛”比喻什么? A. 眉头紧皱 B. 眼睛红肿 C. 脸庞憔悴 D. 衣裳单薄
-
“绣线怯衣单”中的“怯”字表达了什么? A. 害怕 B. 羞怯 C. 寒冷 D. 忧愁
-
“鹃啼风雨寒”中的“鹃啼”增添了什么感觉? A. 温暖 B. 寒冷 C. 热闹 D. 宁静
-
“远山眉翠薄”中的“远山眉”展现了什么? A. 女子的忧愁 B. 女子的美丽 C. 女子的孤寂 D. 女子的青春
答案:
- B
- A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女子在雨中的孤寂和忧愁。
- 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描绘女子在夜晚的孤寂和忧愁。
诗词对比:
- 谭献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子的孤寂和忧愁,但谭献的诗更加细腻,李清照的诗更加简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收录了谭献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李清照诗词选》:收录了李清照的诗作,可以与谭献的诗作进行对比。
- 《纳兰性德诗词选》:收录了纳兰性德的诗作,可以与谭献的诗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