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2:30:19

围炉独拥夜深红,已是摧颓一老翁。

断简半披还半掩,如今不作蠹书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围炉独拥夜深红,已是摧颓一老翁。
断简半披还半掩,如今不作蠹书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独自坐在炉边,夜色深沉,炉火的红光映照着他已显得衰老的面容。如今,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啃噬书籍的书虫,他的书简只是一半展开着,另一半则是掩盖着,显示出他对过往的怀念与如今的无奈。

注释:

字词注释

  • 围炉:围绕着炉火,取暖。
  • 独拥:独自享受。
  • 摧颓:破败、衰老。
  • 断简:破损的书页或文献。
  • 蠹书虫:指爱读书但过于沉迷于书本,像虫子一样啃噬书籍的人。

典故解析: “蠹书虫”一词源于古代文人对书籍的珍视,常用来形容那些痴迷于读书的人。这里则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生活状态的反思与否定,表达了对当下孤独与衰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反思,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老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孤独和衰老的无奈,以及对知识的珍惜与对自己过去状态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老人的孤独与无奈。围炉而坐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温暖与孤独交织的氛围。诗中“夜深红”的炉火映衬出老人的孤独,烘托出他内心的沉重与寂寞。诗人以“摧颓”来形容自己的衰老,既是对身体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心境的深刻反思。接下来的“断简半披还半掩”,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抑郁,曾经的书卷已然破损,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全心投入。最后一句“不作蠹书虫”,则是一种自我告别,对曾经的痴迷与追求的放下,意味着他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理解。这首诗不仅抒发了对自我衰老的感慨,也传达了对知识的珍惜,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围炉独拥夜深红:诗人独自围着炉火,夜色深沉,炉火的红光映照着他。
  • 已是摧颓一老翁:他已经成为一个衰老的老人,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
  • 断简半披还半掩:书页破损,一半张开一半盖着,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无奈。
  • 如今不作蠹书虫:他不再是那种肆意啃噬书籍的书虫,意指对过去的告别。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炉火的温暖与老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此外,诗中的比喻如“蠹书虫”形象地传达出对知识的痴迷与对人生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珍惜与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火:象征温暖与孤独。
  • 老翁:代表衰老与智慧的结合。
  • 书简:象征知识与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围炉”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欢聚
    • D. 忧伤
  2. “已是摧颓一老翁”中“摧颓”一词的意思是:

    • A. 繁荣
    • B. 衰老
    • C. 强壮
    • D. 健康
  3. 诗中“蠹书虫”所指的是:

    • A. 爱读书的人
    • B. 爱吃书的人
    • C. 爱写书的人
    • D. 爱撕书的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绘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流谦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歌中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李流谦的孤独主题形成对比,展示出不同的生命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