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巫山一何高七绝 其二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原文展示:
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
欲向楚臣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
白话文翻译:
巫山是多么高啊,苍翠的山峰环绕着阳台。
想要对楚国的臣子斥责那些绮丽的言辞,
却不要再问襄王到底来不来。
注释:
- 巫山: 位于今重庆市,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
- 阳台: 指高处的平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或追求。
- 楚臣: 指楚国的臣子,可能暗指某种政治或文化的存在。
- 绮语: 指华丽的言辞,往往带有虚幻的色彩。
- 襄王: 指楚国的一个君主,历史上与屈原等文学人物有联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襄王”与楚国的历史密切相关,主要暗指楚国的君主在面临内外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无能。巫山作为风景名胜,常在古诗中象征着壮丽与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李流谦创作此诗的时代正值宋代,社会变革频繁,文人对政治与个人理想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中表达了对楚国历史的反思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巫山一何高七绝 其二》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结构,字数简练而意蕴深厚。开头“巫山一何高”便以雄伟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展现了诗人对巫山的赞美与仰慕。接下来的“积翠拥阳台”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巫山的美丽与壮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而后两句则转入对人事的思考,诗人欲对“楚臣”斥责那些华美却空洞的言辞,这不仅是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莫问襄王来不来”,更是点明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期待,带有一丝讽刺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政治的深刻思考,显示出李流谦的丰富情感与广阔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一何高: 赞美巫山的高耸,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积翠拥阳台: 描绘巫山的美丽,形象地表现出山体被青翠的植被包围的情景。
- 欲向楚臣诛绮语: 表达出诗人对当权者空洞言辞的不满,似乎要进行一场批判。
- 莫问襄王来不来: 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某种期许的无奈,隐喻对人事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巫山比作高耸的象征,表现出其伟岸的形象。
- 对仗: 前两句的结构整齐,形成了对称美。
- 象征: “巫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楚臣”则象征着现实的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巫山的壮丽与对楚国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 代表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阳台: 象征着人们心中憧憬的美好境界。
- 楚臣: 反映了社会政治的现状与对理想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巫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个人理想
c) 政治的腐败
d) 以上皆是 -
诗中“绮语”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装饰
b) 华丽的言辞
c) 佳人的歌声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华丽的言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李流谦的《巫山一何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李流谦更侧重于对人事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个人的壮志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