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儿(歇指调)》

时间: 2025-01-06 15:00:14

榴花帘外飘红。

藕丝罩、小屏风。

东山别后,高唐梦短,犹喜相逢。

几时再与眠香翠,悔旧欢、何事匆匆。

芳心念我,也应那里,蹙破眉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燕儿(歇指调)
作者:张先 〔宋代〕

榴花帘外飘红。
藕丝罩小屏风。
东山别后,高唐梦短,
犹喜相逢。
几时再与眠香翠,
悔旧欢何事匆匆。
芳心念我,也应那里,
蹙破眉峰。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石榴花在微风中摇曳,
轻纱似的藕丝罩住了小屏风。
自从与君别后,东山再难相聚,
梦中总是短暂,唯有重逢令人欣喜。
不知何时再能在香气缭绕中相拥入眠,
为何昔日的欢愉如此匆忙?
你那芳香的心思也应在何处,
只怕是愁苦得眉头紧锁。


注释

  • 榴花:石榴花,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藕丝:藕的丝,形容细腻轻柔的材料。
  • 高唐梦短:出自《楚辞·离骚》,意指梦境短暂,情感难以维系。
  • 眠香翠:指在花香和翠绿中相拥入眠,形容温馨的情景。
  • 蹙破眉峰:眉头紧锁,形容愁苦的神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白云,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男女情爱,情感细腻,语言清新。其词风具有婉约派的特征,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双燕儿》写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忧国忧民,词中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


诗歌鉴赏

《双燕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浓厚情感的场景。开篇的“榴花帘外飘红”勾勒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伴随着轻柔的“藕丝罩小屏风”,给人一种温婉的氛围。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暗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出对久别重逢的期待与喜悦。

接下来的“东山别后,高唐梦短”,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高唐梦本是美好的象征,但在此却成了短暂的梦境,寓意着美好爱情的脆弱与无常。“几时再与眠香翠”更是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再次与爱人分享那份宁静而甜美的时光。

最后两句“芳心念我,也应那里,蹙破眉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受到爱人在思念自己,但她的愁苦与不安让人心疼,眉头紧锁映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次,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榴花帘外飘红:描绘窗外的石榴花,象征着爱情的美丽。
  • 藕丝罩小屏风:细腻的藕丝罩住屏风,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东山别后,高唐梦短:别后的情感短暂,梦境如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犹喜相逢:重逢的喜悦,情感的强烈。
  • 几时再与眠香翠:渴望再次相拥,共享宁静的时光。
  • 悔旧欢何事匆匆:对过去欢愉的悔恨,感慨时光流逝的无奈。
  • 芳心念我,也应那里:暗示对方在思念自己,情感的交往。
  • 蹙破眉峰:愁苦的神情,揭示内心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意象比喻情感,如“榴花”象征爱情的美好。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展开,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与对旧欢的怀念,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瞬息万变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榴花:象征热情与爱情,代表着美好。
  • 藕丝:象征温柔细腻的情感,给人以轻柔的感觉。
  • 高唐梦:代表理想与美好,隐喻无法实现的愿望。
  • 眠香翠:象征温馨的爱情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榴花帘外飘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D. 无奈

  2. “东山别后,高唐梦短”中“高唐梦”意指: A. 美好的理想
    B. 短暂的梦境
    C. 绝望的情感
    D. 现实的无奈

  3. 诗人对重逢的态度是: A. 冷漠
    B. 期待
    C. 哀伤
    D. 愤怒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张先《双燕儿》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张先更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张先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