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时间: 2024-09-19 21:01:11

恩如明月家家到。

无处无清照。

一帆秋色共云遥。

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

古汴东流水。

宋王台畔楚宫西。

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
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
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写道,恩情如同明亮的月光,普照每一个家庭,处处都有清辉照耀。接着,一帆的秋色与远处的云彩相映成趣,然而我的眼力却不知你在江桥的另一头有多远。我希望你能写信给我,像双鲤一样,带来你的消息。古老的汴水东流,宋王台旁的楚宫在西边,这正是节日的情趣,归路近在沙堤。

注释

  • 恩如明月:指人的恩情像明月一样普照,象征着无私和温暖。
  • 无处无清照:到处都有明亮的月光照耀。
  • 一帆秋色共云遥:形容秋天的景色与远方的云彩融为一体。
  • 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眼光无法看透距离。
  • 愿君书札来双鲤:双鲤是古时的传信工具,寓意盼望书信传来。
  • 古汴东流水:指古老的汴河水向东流去。
  • 宋王台畔楚宫西:描绘了地理位置,楚宫在宋王台的西边。
  • 节趣归路近沙堤:节日的乐趣使得归路显得更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度,号希白,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与长调,作品以细腻、柔婉著称。他的词风受到了李清照和温庭筠的影响,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者在此背景下,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及对节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优雅细腻的语言,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开篇以“恩如明月”引入,既描绘了温暖的情感,又传达出普遍的情义。接着,诗人通过秋色与云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意境,使得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眼力不知人远”的无奈与思念。诗中提到的“双鲤”不仅是对书信的寄托,也象征着对彼此情感的期盼。

此外,诗人将古老的汴水与宋王台、楚宫的地理位置结合,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最后一句“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传达出节日近在咫尺的愉悦感,暗示着对团圆的渴望。整首词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恩如明月家家到:形象地比喻恩情的普遍性。
  2. 无处无清照:强调恩情的无处不在。
  3. 一帆秋色共云遥:描绘出秋天的宁静与远方的思念。
  4. 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表现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5. 愿君书札来双鲤:表达了对书信的期盼。
  6. 古汴东流水: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7. 宋王台畔楚宫西:增强了地域的文化背景。
  8. 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总结了节日的愉悦与团圆的盼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恩情比作明月,形象生动。
  • 对仗:如“古汴东流水”和“宋王台畔楚宫西”,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月光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节日团聚的期盼,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恩情和温暖。
  2. 秋色:象征宁静与思念。
  3. 双鲤:象征书信与思念的传递。
  4. 古汴:象征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恩如明月”中的“恩”指的是? A. 亲情
    B. 恩情
    C. 友情
    答案:B

  2. “一帆秋色共云遥”中“秋色”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双鲤”象征什么? A. 书信的传递
    B. 水中的鱼
    C. 朋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细腻而感性。
  • 温庭筠《更漏子》:虽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样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技巧》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