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山中营葬,怀女》
时间: 2025-01-16 22:3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山中营葬,怀女
作者:许禧身 〔清代〕
寂寂听更长。调尽残灯傍小窗。
恐入绣衾眠不稳,凄凉。
且执乌丝写数行。何故没商量。
瑶岛催归太觉忙。病体渐增双鬓白,堪伤。
风弄冰檐泪结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夜深人静,听着更鼓的声音,觉得时间格外漫长。灯光已经微弱,依偎在小窗旁,心中忧虑,恐怕入睡时会辗转不宁,感到凄凉。于是我索性拿起乌丝(墨笔)写下几行文字,心中却无可奈何,无从商量。瑶岛(象征远方或故乡)催促我回去,内心感到越发忙碌。病体日渐衰弱,鬓发渐白,令人心伤。风吹动着冰冷的檐角,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的样子。
- 更长:指夜更的声音,表示时间的延续。
- 调尽:用尽,调暗。
- 绣衾:指精美的被子。
- 乌丝:指黑色的墨笔。
- 瑶岛:象征理想或心之向往的地方。
- 结肠:这里形容泪水流淌的情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瑶岛”,象征着作者心中对故乡或理想生活的向往,可能与古典文学中对理想境地的描写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禧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及生活环境,其诗风常带有伤感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在山中营葬时,怀念远方的女儿,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病痛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山中营葬,怀女》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开头几句通过寂静的夜晚和微弱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无助的氛围。诗人对夜更的感知,传达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追忆着什么。在描绘对女儿的思念时,诗人用“绣衾”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入睡时的不安和凄凉。
接下来的“且执乌丝写数行”,则是诗人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感,但却感到无从商量,显示出无奈与孤独。此时,瑶岛的催归意象不仅是对外界的召唤,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冲击,暗示着生活的忙碌与无常。最后,诗人通过“病体渐增双鬓白”表达出自己身心的疲惫与无力,情感的深度与强烈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痛。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清代诗人在面对生命、亲情和孤独时的复杂心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听更长: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更鼓声显得特别漫长,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调尽残灯傍小窗:灯光微弱,伴随着小窗的阴影,暗示着情感的低沉。
- 恐入绣衾眠不稳,凄凉:入睡时的惶恐与不安,体现出对女儿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且执乌丝写数行: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拿起笔来写字,显示出作者的无奈。
- 何故没商量:对无法与人倾诉的无助感慨。
- 瑶岛催归太觉忙:远方的召唤让人感到匆忙,隐喻着对故乡的向往。
- 病体渐增双鬓白,堪伤:随着病痛的加重,头发逐渐变白,令人感到心痛。
- 风弄冰檐泪结肠:风吹动着冰冷的屋檐,泪水流下,表现出悲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瑶岛”比喻为心灵的归宿,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悲伤的呼应。
- 对仗:如“病体渐增双鬓白,堪伤”,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女儿深切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寂寂:象征孤独与静谧。
- 残灯:暗示希望的微弱与脆弱。
- 绣衾:象征温暖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乌丝:象征创作与表达情感的工具。
- 瑶岛:代表理想与故乡的向往。
- 双鬓白: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衰老。
- 泪结肠:表现悲伤的深刻与无法自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瑶岛”象征什么?
A. 远方的归宿
B. 理想生活
C. 亲情的寄托
D. 以上皆是 -
“双鬓白”用来形容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快乐
D. 忧伤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女儿的思念?
A. 残灯
B. 绣衾
C. 乌丝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而许禧身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
- 《许禧身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