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山居诗同弟寒将作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05:39

浓云暖雨互悠悠,寒食前头社后头。

两月笋膏充肉味,一年茶事算春收。

鸟当久坐声逾美,花到无名种最幽。

料理茶炉兼酒榼,独寻萱草对忘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浓云暖雨互悠悠,寒食前头社后头。
两月笋膏充肉味,一年茶事算春收。
鸟当久坐声逾美,花到无名种最幽。
料理茶炉兼酒榼,独寻萱草对忘忧。

白话文翻译:

浓厚的云层和温暖的雨水交替着缓缓而来,正值寒食节的前头和社日的后头。
两个月的竹笋鲜嫩油腻,足以替代肉类的美味,而一年中的茶事则算作春天的收获。
鸟儿在树上久坐,鸣叫声愈发美妙,花儿的名字不重要,最幽静的正是那些无名花。
我忙着料理茶炉和酒坛,独自寻觅萱草,以对抗忧愁。

注释:

  • 浓云暖雨:指天气阴沉,温暖的雨水不断落下。
  • 寒食:传统节日,指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生火做饭。
  • :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 笋膏:竹笋的嫩芽,味道鲜美。
  • 茶事:指喝茶的活动。
  • 忘忧:意指消除忧愁,萱草有“忘忧草”之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思赞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常蕴含哲理,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季,诗人正值寒食与社日之间,描写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丽,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忧愁的解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阴郁交替的气候,这种天气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生活中的起伏。接着,诗人以“笋膏充肉味”来展现春天的丰盛,把竹笋与肉类相提并论,体现了春天特有的食材之美。随后,鸟鸣和花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强调了自然之声的和谐美妙与生命的多样性。最后,诗人通过料理茶炉和酒榼,表达了对生活的雅趣,尤其是萱草的提及,传达了对忧愁的释怀。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浓云暖雨互悠悠:描绘了春季多变的天气,给人一种温暖而悠闲的感觉。
  2. 寒食前头社后头:明确时间背景,结合传统节日,带出节令的气氛。
  3. 两月笋膏充肉味:将竹笋的美味与肉类相提并论,表现春天的丰富。
  4. 一年茶事算春收:将茶事作为春天的收获,体现生活的雅趣。
  5. 鸟当久坐声逾美:描绘鸟儿久坐的宁静,声声入耳,更显美妙。
  6. 花到无名种最幽:无名花的幽静,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度观察。
  7. 料理茶炉兼酒榼:诗人忙于准备茶与酒,展现生活的雅致。
  8. 独寻萱草对忘忧:通过萱草的隐喻,表达对忧愁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笋膏充肉味”,将竹笋与肉类相提并论,突显了竹笋的美味。
  • 对仗:如“浓云暖雨”“寒食前头社后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的结合,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忧愁的释怀,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云雨: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带来生命的滋养。
  • 竹笋:代表春天的丰盛与新生,寓意着生命的力量。
  • 鸟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萱草:象征着忘却忧愁的生活态度,传递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什么节日?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中秋节

  2. 诗中“笋膏充肉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丰盛
    B. 对肉类的喜爱
    C. 对竹子的赞美
    D. 食材的选择

  3.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生命
    C. 忘忧
    D. 快乐

答案:

  1. C. 寒食节
  2. A. 春天的丰盛
  3. C. 忘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马思赞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但更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氛围,而马思赞则在自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与对忧愁的解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谱》
  • 《古诗词鉴赏要点》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