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物皆欲静,节其繁与浮。
枯藤悬败壁,野水打孤洲。
竹座如僧对,家居似客游。
重阳风雨近,老此一村秋。
白话文翻译:
万物都渴望宁静,节制那些繁杂与浮华。
枯藤悬挂在破败的墙壁上,野水拍打着孤零的洲岛。
竹椅就像僧侣在对坐,家中生活仿佛是游历在外的客人。
重阳节的风雨近在眼前,这一村庄的秋天显得格外苍老。
注释:
- 万物皆欲静:万物都渴望安宁。
- 节其繁与浮:节制繁杂而浮华的事物。
- 枯藤悬败壁:枯萎的藤蔓悬挂在衰败的墙壁上,表现出荒凉之感。
- 野水打孤洲:自然的河水拍打着孤独的洲岛,增加了孤寂的气氛。
- 竹座如僧对:竹制的座位像是僧人对坐,暗示了清静和内敛。
- 家居似客游:在家生活却像外出游玩,表现出一种游离感。
- 重阳风雨近:重阳节即将到来,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
- 老此一村秋:这一村庄的秋天显得格外苍老,传达出时光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季步騧(约1681-约1735),字子华,号梦阮,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在描绘自然和季节变化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诗风典雅,常常融入哲理思考,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季节交替之时,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索。此时,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诗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自然,从而增进对人生的理解。
诗歌鉴赏:
《秋》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秋天景象的诗作。首句“万物皆欲静”,开篇便引入了对宁静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繁杂世界的逃避心态。接下来的“枯藤悬败壁”与“野水打孤洲”之间的对比,构建了一个荒凉的秋景。枯藤和败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败,而野水拍打孤洲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竹座如僧对,家居似客游”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在家中却感到游离的状态,仿佛在自我反思,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强烈对比。最后一句“重阳风雨近,老此一村秋”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重阳节的即将到来,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秋天的成熟,给人以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营造了一种沉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物皆欲静:表达对宁静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 节其繁与浮:强调对繁杂与浮华的排斥,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枯藤悬败壁:通过枯藤和败壁的意象,传达出衰败与荒凉的感觉。
- 野水打孤洲:野水的拍打声,增加了孤独感,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竹座如僧对:竹座的意象带来一种清净的感觉,仿佛在修行。
- 家居似客游:暗示在家中也感到漂泊,生活的无常感。
- 重阳风雨近:重阳节的临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老此一村秋:村庄的秋天显得苍老,反映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座如僧对”,比喻静谧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枯藤悬败壁,野水打孤洲”,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秋天的描绘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藤:象征衰老与无情。
- 败壁:暗示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 野水:表达自然的力量与孤独感。
- 竹座:象征清静与内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宁静
- B. 喧嚣
- C. 富贵
-
“枯藤悬败壁”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繁华
- B. 清新
- C. 荒凉
-
诗人对家居的感受是?
- A. 舒适
- B. 游离
- C. 热闹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季步騧《秋》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前者通过自然景物,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