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时间: 2025-01-19 15:3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一 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作者: 刘将孙 〔宋代〕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
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
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白话文翻译
正值花开的时节,恰巧匆匆忙忙地来了又去了。
曾经说过无情别离,却又因相思而愁眉不展。
四海之内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
我长久地思念着那红袖子,在路上分开了。
怪我最近不再埋怨寒夜的客居,
原来是月光的错。
我和黄花的约定,终究无法实现。
曾经不愿意,留在清幽的园子里。
我只是在白昼思念、夜晚做梦,轻轻地诉说着。
莲子摊开了,谁又在这里?
徐娘一笑,何时才能再见?
又怎能知道寂寞的白头吟,
寒冷的机缘啊,真是无奈。
注释
- 匆匆:形容来去急促。
- 颦愁妩:形容愁苦的样子,妩媚而带愁。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如云朵。
- 婵娟:指月亮,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黄花约:指菊花,象征着孤独的约定,常与离别相联。
- 徐娘:指年长的美人,常用来指代成熟女人。
- 白头吟:指白头时的孤独吟唱,象征着老年时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将孙,宋代词人,以其词风细腻、情感丰富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刘将孙在某个春天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爱情与离别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花开时节的匆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纠结。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其一 建安戏用林碧山韵》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开篇即以“正好花时”引入,暗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匆匆来去”描绘了人生的瞬息万变,接着通过“无情”与“别颦愁妩”的对比,突显了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全诗的意象丰富多彩,诸如“云鬟高样髻”和“红袖分路”,不仅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诗中的“婵娟误”则将月亮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失落相结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后面的几句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思念。最后以“寒机素”收尾,既点出寒冷的环境,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好花时:正值花开的季节,象征生命的美好。
- 忽办得匆匆来去:形容人们忙碌的生活,来去匆匆。
- 道一往无情:谈到离别时的无情。
- 却又别颦愁妩:离别后仍然心中愁苦。
- 四海云鬟高样髻:描绘女性的发饰之美,象征理想的爱情。
- 长思红袖分路:对爱人思念的心情。
-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对寒冷环境的无所谓,反映内心的变化。
- 婵娟误:月亮的美丽使人误以为能得到爱情。
- 黄花约,终难据:与理想的爱情约定,却难以实现。
- 曾未肯,清园住:不愿停留在某个理想的地方。
- 只昼思夜梦:日夜思念,无法自已。
- 莲子擘开谁在薏:暗示寻觅爱人的无奈。
- 徐娘一笑来何暮:对美好旧时光的怀念。
-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再也无法理解孤独的白头时光。
- 寒机素:无奈的命运,象征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花约”比喻孤独的约定。
- 拟人:如将月亮形象化,赋予情感。
- 对仗:如“昼思夜梦”,形成音律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出人生的匆忙与孤独,展现了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云鬟: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理想。
- 红袖:象征爱情的热烈与期盼。
- 黄花:象征孤独与失落。
- 莲子:象征希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哪一句中提到“花”的意象?
- A. 正好花时
- B. 四海云鬟
- C. 黄花约
- D. 寒机素
-
“婵娟误”中的“婵娟”指代什么?
- A. 花
- B. 月亮
- C. 爱人
- D. 诗人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特别是林黛玉的作品,体现了相似的情感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描绘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异,前者更加豪放,后者则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