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深多夜雨,倦卧得饱听。
穿林乍依微,滴檐已纷竞。
衾寒似落莫,人寂眷闲静。
怡然遂高眠,枕上颇适性。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深,夜里多雨,我懒懒地躺着,听着雨声,睡得很香。雨水轻轻地穿过树林,滴落在屋檐上,声声入耳,竞相响起。被子冰凉像是落下的霜,人静悄悄,显得格外闲适。于是我心情愉悦地继续高高地沉睡,枕头上感觉非常舒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深:春季已进入深处。
- 倦卧:疲倦地卧躺。
- 得饱听:听得很满足。
- 穿林:雨水穿过树林。
- 乍依微:突然落下,声音微弱。
- 滴檐:雨水滴落在屋檐。
- 纷竞:纷纷响起,竞争似的。
- 衾寒:被子冷。
- 落莫:像是落下的霜。
- 眷闲静:依恋于这种静谧的环境。
- 怡然:愉悦地。
- 遂高眠:于是继续高高地沉睡。
- 颇适性:非常符合自己的性情。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整体意境传达了隐居生活的惬意与闲适,与传统文人追求的“隐逸”精神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江苏人,以诗歌、词、散文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脱俗,兼具细腻与深邃,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季,正值细雨绵绵的时节,诗人身处山林间,感受自然的变化,表达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开头两句“春深多夜雨,倦卧得饱听”,描绘了诗人安然躺在床上,聆听雨声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慵懒而满足的情绪。接着“穿林乍依微,滴檐已纷竞”,细腻地表现了雨水穿过树林,滴落屋檐的细腻声音,仿佛在描绘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会,雨声此起彼伏,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衾寒似落莫,人寂眷闲静”,诗人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被子的寒冷,暗示了夜晚的清冷与孤寂,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这种静谧状态的依恋。最后两句“怡然遂高眠,枕上颇适性”,则表达了他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宁静与安逸的心态,体现出一种洒脱和满足。
整体来看,诗歌以雨为背景,构建出一个宁静、舒适的山居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深多夜雨:春季已然深厚,夜间常下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倦卧得饱听:躺在床上,听着雨声,感到非常满足与惬意。
- 穿林乍依微:雨水轻轻穿过树林,落下时声音微弱,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 滴檐已纷竞:雨水从屋檐滴落,声声相继,仿佛在进行一场比赛,声势浩大。
- 衾寒似落莫:被子的寒冷如同霜降,隐喻夜晚的凉意。
- 人寂眷闲静:人静悄悄,显得格外闲适,暗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珍惜。
- 怡然遂高眠:心情愉悦,继续沉沉入睡,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 枕上颇适性:枕头上感觉非常舒适,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满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衾寒似落莫”,将被子冷比作霜降,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 拟人:雨声“纷竞”,赋予了雨声以人的特性,使得声音生动有趣。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规整,形成了良好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传达了隐逸生活中难得的宁静与安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自然的复苏。
- 雨:象征生命的滋养,传达出诗人心灵的宁静。
- 林:自然的环境,暗示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 衾:被子,象征温暖与保护,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安宁。
- 人寂:人迹罕至的环境,强调孤独与宁静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夜间天气是什么?
A) 晴天
B) 多夜雨
C) 大雪
D) 风和日丽 -
诗人对雨声的感受是怎样的?
A) 不喜欢
B) 感到烦躁
C) 满足且愉悦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衾寒似落莫”意指什么?
A) 被子很热
B) 被子很冷
C) 被子很重
D) 被子很轻
答案:
- B) 多夜雨
- C) 满足且愉悦
- B) 被子很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体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曹勋与王维的作品均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生活,但曹勋的风格更加细腻,侧重细雨给生活带来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加注重山水的广阔与壮丽。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