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叟韵并山行未成之意》

时间: 2025-01-01 15:29:24

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

忘机盟宿鹭,伐木听雏莺。

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

幽寻空作计,一夜雨连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
忘机盟宿鹭,伐木听雏莺。
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
幽寻空作计,一夜雨连明。

白话文翻译

我在兰亭久住,心情如同晋水般清澈。
忘却世俗的纷扰,与白鹭结下盟约,
砍伐树木时倾听小黄莺的歌唱。
万物也能理解人心,春天何曾有世俗情怀?
我孤独地寻觅着空虚的计划,
一夜之间,雨水连绵不断,直至天明。

注释

  • 兰亭: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提到的兰亭,是古代著名的文人聚会之地。
  • 晋水:指的是古代晋国的河流,象征清澈与宁静。
  • 忘机:忘却心机、世俗的纷扰。
  • 盟宿鹭:与白鹭结下盟约,隐喻一种超然的心境。
  • 伐木听雏莺:指砍伐树木时听到小鸟的鸣叫,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春宁有世情:春天的宁静中是否还有世俗的情感。
  • 幽寻空作计:在幽静处寻觅虚空的计划。
  • 一夜雨连明:一夜的雨水连绵不绝,直到天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风受到王维、李白的影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之际,表现了他在繁华世界中的孤寂与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学箕的《用明叟韵并山行未成之意》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兰亭这一文化象征,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首句“久客住兰亭,心同晋水清”直接道出诗人对兰亭的依恋,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通过“忘机盟宿鹭”,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生灵结合,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伐木听雏莺”生动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倾听鸟鸣的恬淡情景,进一步加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转折到“物亦知人意,春宁有世情”,诗人提出了对世俗情感的反思,质疑在春天的美好中是否还能感受到人间的情感纠葛。这一反思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最后一句“一夜雨连明”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雨水的连绵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情,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滋润,象征希望与新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客住兰亭:久居兰亭,象征着对文化的向往。
  2. 心同晋水清: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相融合。
  3. 忘机盟宿鹭:与白鹭的盟约隐喻超然的心境。
  4. 伐木听雏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享受生活的简单。
  5. 物亦知人意:万物皆有灵,能够理解人的情感。
  6. 春宁有世情:春天的宁静中是否还存在世俗情感。
  7. 幽寻空作计:在幽静处寻求虚空的计划。
  8. 一夜雨连明:雨水不断,象征孤独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晋水的清澈,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物体能理解人的情感,使自然与人产生共鸣。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亭:文化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理想。
  • 晋水:象征着清澈、宁静的内心世界。
  • 白鹭: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超然的境界。
  • 雏莺:象征生命的初生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久客住兰亭”中的“兰亭”指的是:
    A. 一个著名的山脉
    B. 一处文化聚会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D. 一个历史人物

  2. 诗中提到的“伐木听雏莺”主要表达了:
    A. 诗人对砍伐树木的愤怒
    B. 诗人对自然的享受与和谐
    C. 诗人对鸟类的喜爱
    D.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3. “物亦知人意”主要反映了: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C. 物质的冷漠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了孤独与对酒的寄托,情感更加奔放。
  • 杜甫《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与刘学箕的超然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