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时间: 2025-01-17 09:32:18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迳通。

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

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迳通。
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
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

白话文翻译:

四月四日中午,我刚从浙江东部的边界走入信州的永丰。
外面千山万岭交汇,中间有一条小路通向前方。
阳光在水面上摇曳,天上静谧没有风。
村里的酒在春天的绿意中悠然自得,树林中的花在午后显得疲倦而红。
不要小看这里的山间小道,它知道我已经进入江东。

注释:

  • 千峰:指数以千计的山峰,形容山峦起伏。
  • 迳通:小路通向,指通往某地的小道。
  • :静止,平静的意思。
  • :疲倦的意思,这里形容花儿在午后显得有些倦怠。
  • 山堠子:山间的小路或小地方,这里有亲切的地方感。

典故解析:

“江东”一般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常与吴、越等地相关联,表达了诗人对江东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6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常表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杨万里出游途中创作的,描绘了他在春季四月踏上新旅程时的自然景观与心理感受,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四月的午后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通达,随之而来的日光和静谧的天空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从容。接下来的村酒和林花则通过生动的景象体现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最后两句则提醒人们不要小看这条山间小路,暗示着这条路通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迳通:描绘了山峦环绕的壮观景象,其中的一条小路引导着人们向前行走。
  2. 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描写了阳光照耀下水面的波动,体现了自然的安静与和谐。
  3.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展现了春日的田园风光,村里的酒和林中的花都在春意盎然中显得生机勃勃。
  4. 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强调了山间小道的独特与重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亲切与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光自摇水”,形象地描绘了日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动。
  • 对比:山的雄伟与村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 日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村酒:代表乡村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
  • 林花:象征自然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峰”指的是什么?

    • A. 许多山峰
    • B. 一片湖
    • C. 乡村的房屋
  2. 诗人使用“日光自摇水”这一句的目的是什么?

    • A. 描述天气
    • B. 表现水面波动的美
    • C. 讲述村庄的生活
  3. 诗中“莫欺山堠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卑
    • B. 自信与对自然的亲切感
    • C. 对山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1.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了田园诗意,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2.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历代山水诗词选》
  3.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