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祈酒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入到严州不识田,一江两岸万青山。
乌祈酒味君休问,费尽江波卖尽钱。
白话文翻译:
到达严州后,竟然不识得田地的所在,眼前是一江两岸连绵不绝的青山。
乌祈酒的味道你就别问了,恐怕是花费了江水的波涛卖尽了所有的钱。
注释:
字词注释:
- 严州:古地名,今浙江省严州市。
- 青山:形容青翠的山,常用以描绘自然风光。
- 乌祈酒:一种地方酒,可能是指酒的颜色或特性。
- 费尽江波:形容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典故解析:
- 乌祈酒:在古代文学中,酒常常是游子寄情的载体,乌祈酒作为地方特产,可能暗示作者对当地酒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严州时,反映了他在自然景观面前的沉思与感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乌祈酒二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严州的所见所感。首句“入到严州不识田”表现了作者对陌生环境的迷茫,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新环境的探索。在对岸青山的描绘中,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对乌祈酒的思考,似乎在反映出一种对生活消费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金钱与精神享受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无奈,具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到严州不识田:到达严州,却对周围的田地感到陌生,表现出一种迷茫感。
- 一江两岸万青山:描绘了严州的壮丽自然景观,青山环绕的场景令人神往。
- 乌祈酒味君休问:劝告对方不要再询问乌祈酒的味道,似乎是因为这种酒的味道难以用言语形容。
- 费尽江波卖尽钱:暗示了为寻求美酒而花费了大量金钱,反映出一种对消费与享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波”和“钱”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江波”指代生活中必然的消耗,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物质与精神享受的思考。诗人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隐约流露出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永恒。
- 乌祈酒:象征着地方文化与生活的乐趣。
- 江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成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到达哪个地方时感到陌生?
- A. 严州
- B. 杭州
- C. 苏州
-
乌祈酒的味道如何?
- A. 非常好
- B. 劝君别问
- C. 令人失望
-
诗中提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青山
- B. 白云
- C. 黄河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杨万里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传达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