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州从事》
时间: 2025-01-17 10:3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秦州从事
作者: 罗隐 〔唐代〕
一枝何足解人愁,
抛却还随定远侯。
紫陌红尘今别恨,
九衢双阙夜同游。
芳时易失劳行止,
良会难期且驻留。
若到边庭有来使,
试批书尾话梁州。
白话文翻译:
一枝梅花又怎能解我心中的愁苦?
抛下它又随风飘向远方的侯君。
在繁华的街道上,今日分别带来的恨意,
那双阙的夜晚依然与我相伴游玩。
花期易逝,行踪惹人烦恼,
良辰美景难得,且在此驻足停留。
若有来使到边塞,
不妨在信末写上我对梁州的思念。
注释:
- 何足:何必,何值得。
- 解人愁:解除人的愁苦。
- 定远侯:定远指远方的侯君,暗指离别。
- 紫陌红尘:繁华的街道与红尘,指世俗的喧嚣。
- 九衢双阙:指都城的繁华,九衢指九条大街,双阙指皇宫。
- 芳时:花香美好的时光。
- 良会:美好的相聚。
- 边庭:边疆地区。
- 来使:使者,外来的信使。
- 批书尾:在信的末尾写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青莲,唐代诗人,生于福建,后迁至京城长安。罗隐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离别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秦州从事》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与无奈。诗的开头“一枝何足解人愁”以梅花引入,暗示在面对离别时,简单的美丽无法带走心中的愁苦。接下来的“抛却还随定远侯”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交织,既有对朋友前程的祝愿,也有对自身情感的无奈。
“紫陌红尘今别恨,九衢双阙夜同游”展现了世俗繁华与离别的矛盾,诗人在繁华的街道与皇宫之间游走,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友人的眷恋。“芳时易失劳行止,良会难期且驻留”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意识到美好的相聚时光难得,而离别却是必然的。
最后两句“若到边庭有来使,试批书尾话梁州”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边疆情况结合,期待通过信使传递对友人的思念,体现出诗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用词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枝何足解人愁:一枝梅花又怎么能解除人的忧愁?用梅花象征美好,却又显得无力。
- 抛却还随定远侯:抛下的梅花依旧随风飘向远方的侯君,反映出离别的无奈。
- 紫陌红尘今别恨:在繁华的街道上,今天的分别带来了恨意,表现出对离别的感伤。
- 九衢双阙夜同游:在繁华的夜晚,仍然想与友人一起游玩,暗示对友谊的怀念。
- 芳时易失劳行止: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行走之间令人烦恼,象征对时光的忧虑。
- 良会难期且驻留:美好的相聚难以期待,停留在此刻,表达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 若到边庭有来使:如果有使者到边疆,想借此传递自己的思念。
- 试批书尾话梁州:在信的末尾写上对梁州的思念,反映出对故乡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枝”比喻美好却无力解忧的事物。
- 对仗:如“芳时易失”和“良会难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比离别和聚会,表达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惜,体现出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景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美好、孤独与思念。
- 紫陌红尘:繁华的世俗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边庭:象征着远方与异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枝何足解人愁”中的“一枝”指的是什么?
- A. 一枝梅花
- B. 一根竹子
- C. 一条河流
-
“紫陌红尘”代表什么?
- A. 乡村
- B. 繁华的街道
- C. 荒野
-
诗中提到的“良会难期”意指:
- A. 良好的相聚难以实现
- B. 美好的时光容易失去
- C. 朋友总是聚在一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别董大》——高适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但更强调豪放与肝胆相照的情义。
- 高适的《别董大》则更为直接,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网络文献与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