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道中见寄》

时间: 2025-01-09 14:10:33

兄诗有味刻隽永,和者仅同如画影。

短篇泉冽不容挹,长韵风吹忽千顷。

经年淮海定成集,走书道路未遑请。

相思半夜发清唱,醉墨平明照东省。

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

出郊一饭欢有余,去岁此时初到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兄诗有味刻隽永,和者仅同如画影。
短篇泉冽不容挹,长韵风吹忽千顷。
经年淮海定成集,走书道路未遑请。
相思半夜发清唱,醉墨平明照东省。
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
出郊一饭欢有余,去岁此时初到颍。

白话文翻译

兄弟的诗歌韵味深刻而持久,和我作诗的人不过像画中的影子。短小的诗篇如泉水清冽,无法细细品味,而长篇的韵律在风中仿佛荡漾开千顷波浪。经过多年,淮海的诗集定会成型,然而在路上忙于奔波,未曾有时间来请教。半夜思念涌起,清声唱起,醉墨如明光洒在东省。南方来的诗人,带来了蜀冈的泉水,西方的信使,带来了蒙山的茶叶。出城后共进一餐,欢愉无比,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刚到颍州。

注释

  • 隽永:指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指小心地吸取、品味。
  • 经年淮海:指多年的淮海地区。
  • 走书道路:指在路途中的旅行与书信交流。
  • 相思:思念之情。
  • 蜀冈泉:指四川的山泉,象征清新。
  • 蒙山茗:指蒙山的茶叶,象征清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与其兄苏轼的诗歌交流之际,反映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与诗歌的相互影响。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道中见寄》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与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开篇即称赞兄长的诗歌,表现出对兄弟间文学交流的珍视。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短篇与长韵的对比,表达了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与独特品味。短篇如泉水,清冽却难以细品;长韵如风,广阔而浩荡,体现了诗歌的多样性和深远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相思半夜发清唱”,不仅展示了思念之情的真挚,也暗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热爱。最后,提到的南方泉水与西方茶叶,象征着友谊的交流与生活的乐趣,展示了诗人在恬淡生活中找到的愉悦与满足。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兄诗有味刻隽永:赞美兄长的诗歌有深刻的韵味,刻画得持久而有意思。
  2. 和者仅同如画影:与兄长的诗相比,自己所作的诗仿佛只是画中的影子,缺乏生气。
  3. 短篇泉冽不容挹:短小的诗篇像清泉一样,难以细细品味。
  4. 长韵风吹忽千顷:长篇的韵律在风中荡漾,仿佛广阔的水面。
  5. 经年淮海定成集:经过多年,淮海的诗集必定会成型。
  6. 走书道路未遑请:在路上奔波,未曾有时间来请教兄长。
  7. 相思半夜发清唱:在半夜思念之际,发出清晰的歌声。
  8. 醉墨平明照东省:醉心于诗歌,情感在东省洒下光明。
  9. 南来应带蜀冈泉:南方的诗人应该带来蜀冈的泉水。
  10. 西信近得蒙山茗:西方的信使带来了蒙山的茶叶。
  11. 出郊一饭欢有余:出城后共进一餐,感到非常欢愉。
  12. 去岁此时初到颍: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刚到颍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短篇诗比作泉水,长韵比作风,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对称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与兄长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文学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诗歌的清新与灵动。
  • :象征诗歌的广阔与飘逸。
  • 相思:象征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 茶与泉:象征友谊的交流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兄长是谁?

    • A. 苏东坡
    • B. 王安石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蜀冈泉”代表什么?

    • A. 山水意境
    • B. 友情的象征
    • C. 诗歌的清新
    • D. 生活的乐趣
  3. 诗中“出郊一饭欢有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欢愉
    • C. 思念
    • D. 忧伤

答案

  1. A. 苏东坡
  2. C. 诗歌的清新
  3. B. 欢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与苏辙的诗作: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的作品更偏向豪放,而苏辙则更显细腻与情感的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