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樱笋二首》

时间: 2025-01-08 19:58:48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後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意思解释

食樱笋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林竹抽萌不忍挑,
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
食客安知惜后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
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
一试冬深雪到腰。

白话文翻译:

竹林中的新芽抽出嫩绿的枝叶,不忍心去挑选。哪家人会用这些竹子来陪伴晨间的樵夫?这些竹笋似乎在无辜地呐喊,食客们怎能知道它们的后果是凋零?我不愿意用盐和梅调味,姑且随琴笛的律吕去应和。即使在林中老死也是无用,但我愿意试一试,冬天深处雪到腰的情景。

注释:

  • 抽萌:指竹子新芽生长。
  • 盈束:形容竹子丰盈的样子。
  • 晨樵:早晨砍柴的人。
  • 箨龙:竹笋的外皮,形容其形状。
  • 食客:指品尝竹笋的人。
  • 盐梅:调味品,象征世俗的口味。
  • 律吕:乐器的音律。
  • 箫韶:古代乐曲,代表高雅文化。
  • 老死:指在林中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尤以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性,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食樱笋二首》创作于苏辙的晚年,正值他对生活和自然有更深刻的反思与理解。此时,他已获得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心境,因此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性、生活态度的独特思考。

诗歌鉴赏:

《食樱笋二首》通过描绘樱笋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和对人世繁华的淡然。诗的开头,苏辙以竹林的新芽入题,表现出生命的勃勃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这种生命的惋惜与思考。竹笋似乎在无辜地呐喊,暗喻了人们对自然的无知与无情,食客们因贪图美味而忽视了竹笋的生长与枯萎。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俗调味的拒绝,选择回归自然的音乐之美。这里的“盐梅”象征着世俗的繁琐与口味的平庸,而“律吕应箫韶”则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提到“林间老死虽无用”,更是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表现出的洒脱与豁达。

整首诗不仅是对樱笋的赞美,更是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辙作为文化人的深邃视角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竹抽萌不忍挑:竹子的新芽生长出来,令人不忍心去挑选。
  2. 谁家盈束伴晨樵:哪家人会用这些丰盈的竹子来陪伴早晨砍柴的人?
  3. 箨龙似欲号无罪:竹笋的外皮像是在无辜地呐喊。
  4. 食客安知惜后凋:品尝竹笋的人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后果是凋零?
  5. 不愿盐梅调鼎味:我不愿用调味品来增添风味。
  6. 姑从律吕应箫韶:姑且顺应音乐的律吕来表达情感。
  7. 林间老死虽无用:在林中老死虽然没有用处,
  8. 一试冬深雪到腰:但我愿意尝试在冬天深处雪到腰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无辜的呐喊,形象生动。
  • 拟人:竹笋被赋予了情感与意识,增强了诗意。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樱笋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世俗琐事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笋:象征生命的生长与短暂。
  • 晨樵:代表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利用。
  • 盐梅:象征世俗的口味与繁琐。
  • 律吕:代表高雅的文化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箨龙”指的是什么? A. 竹笋的外皮
    B. 竹子的根
    C. 竹子的叶子
    D. 竹子的花

  2. 诗人对世俗的调味品持什么态度? A. 喜欢
    B. 不愿意
    C. 无所谓
    D. 习惯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死亡的无奈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食樱笋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苏辙侧重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两者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高雅情趣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