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
时间: 2025-01-09 14:0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兴寺阁
作者:苏辙 〔宋代〕
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
嵯峨真兴阁,杰立陵风飚。
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
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
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
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
清风吹其裾,冉冉不可操。
不知何所为,岂即非卢敖!
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
遗语谢世俗,钓鱼当钓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世的思考。首句提到秦川不因广阔而显得重要,南山也不因高大而显得卓越。接着描述了真兴阁的雄伟,巍峨屹立在风中。站在高阁之上,俯视飞翔的鸟儿,看到跳跃的猿猴。阁楼上有一个高傲的人,他身披白鹤的毛衣;俯视喧嚣的市井,听见人们奔忙的呼喊声。作者在阁前倚着柱子长啸,声音回荡入云霄。清风轻拂他的衣裳,飘飘欲飞,让他无法自由掌控。作者不知自己此刻所为,难道他就不是传说中的卢敖吗?放眼远眺,千山如同伏卧的羔羊,留下的话语告别世俗,他想钓鱼却只想钓到鳌。
注释
- 秦川:指广袤的平原,象征平凡和无趣。
- 南山:指高山,象征着高大和险峻。
- 嵯峨:形容高耸、陡峭的样子。
- 危槛:高悬的栏杆,表示阁楼之高。
- 傲世人:高傲自负的人。
- 白鹤毛:象征高洁和超脱。
- 市井:指喧闹的市区,象征世俗的纷扰。
- 卢敖:古代隐士,象征着归隐和不随世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生于1039年,逝于1112年。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正值他离开官场、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真兴寺阁》展现了苏辙的高远志向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开头通过“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引出对地理位置的思考,突显真兴阁的崇高地位。这一对比不仅强调了阁楼的壮丽,也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世界的淡漠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生动描绘了阁楼的高远,表现出一种自由与活力,仿佛在诉说着对自然的向往。
“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可以看作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白鹤毛象征着高洁的品德,隐喻着追求卓越与超然的精神境界。与世俗的喧嚣形成对比,诗人以“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表达了对浮世的无奈与反思。
最后的“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整体上,诗歌表现了苏辙的哲学思考与心灵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强调地理的广阔与高大并不真正重要。
- 嵯峨真兴阁,杰立陵风飚:真兴阁巍峨矗立,迎风而立,象征精神的高峰。
- 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高处的视角,俯瞰自然的生机。
- 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隐士高洁的形象与世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描绘喧嚣的市井,表达对浮华的厌倦。
- 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长啸的声音回荡,展现与自然的和谐。
- 清风吹其裾,冉冉不可操:清风袭来,令人心境飘渺。
- 不知何所为,岂即非卢敖:思考自我与隐士的关系,表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 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远眺自然,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 遗语谢世俗,钓鱼当钓鳌:告别世俗,象征追求更高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把大自然的景象比作伏羔,极富意象。
- 拟人:清风“吹其裾”,给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寻求精神的自由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真兴阁:象征着高洁、超然的精神境界。
- 白鹤毛:代表着高尚的品德与追求。
- 市井:象征着浮华与世俗的喧嚣。
- 远山:表现出自然的广袤与人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在《真兴寺阁》中提到的“傲世人”身穿什么? A. 红衣
B. 白鹤毛
C. 青衫
D. 皮衣 -
诗中“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对城市的向往
B. 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C. 对世俗的追求
D. 对人心的失望 -
诗中提到的“清风吹其裾”中的“其裾”指的是:
A. 衣裳
B. 鞋子
C. 帽子
D. 手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真兴寺阁》:两首诗均表现了超然的心境,但角度不同,前者更关注悲秋情绪,后者则强调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