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1-06 16:1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晓色明窗绮。耿残灯寒生翠幕,鸟啼人起。
一夜西园新雨过,细草闲花似洗。
漾澜影柳塘春水。闲昼双飞归来燕,正东风漫漫吹桃李。
还是个,闷天气。回廊小院帘垂地。
想连天芳草萋迷,短长亭外。
愁到春来依然在,旧事浑如梦里。
又生怕人惊憔悴。楼上谁家吹长笛,向曲中说尽相思意。
三弄处,寸心碎。
白话文翻译
晨光映照窗帘,残灯下的寒气透出翠色,鸟儿啼叫,人们纷纷起床。
刚刚经历了一夜的雨水,西园中的细草和闲花仿佛被洗涤过一般。
春水荡漾,柳影倒映在塘中。悠闲的日子里,归来的燕子双双飞舞,正值东风徐徐,桃花李花纷飞。
然而,这仍是一个闷热的天气。回廊的小院,帘子低垂。
想起连绵的芳草,迷惘在短长亭外。
忧愁在春天到来时依然不散,往日的事情如同梦境一般。
更怕的是让人惊觉我已憔悴。楼上的谁在吹长笛,曲调中尽诉相思之意。
在那三弄之间,我的心如同碎片般散落。
注释
- 晓色:清晨的光景。
- 明窗绮:明亮的窗帘,绮指美丽。
- 耿残灯:残留的灯光。
- 细草闲花:细小的草和闲散的花,形容景致清新。
- 漾澜影:水波荡漾,影子摇曳。
- 双飞:成双成对地飞翔。
- 漫漫:缓缓地,形容风的轻柔。
- 帘垂地:窗帘低垂到地面。
- 萋迷:茂盛而迷人。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病弱而显得消瘦、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情感,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创作背景
《贺新郎》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生活压力影响着文人的创作。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相思。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相思的词作,袁去华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忧愁相结合。诗的开头以“晓色明窗绮”描绘出一个清新的早晨,残留的灯光以及鸟儿的啼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柔的氛围。接着,通过“一夜西园新雨过,细草闲花似洗”,描绘了雨后春景,细草与花朵被洗净,显得生机盎然,但诗人却在此中感受到一种无言的惆怅。
诗中“闲昼双飞归来燕,正东风漫漫吹桃李”描绘了生动的春日景象,燕子归来,桃李花开,然而“还是个,闷天气”却将这种美好与内心的压抑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小院的幽静与芳草的萋迷,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往的留恋与思念。
最后,诗人以“又生怕人惊憔悴”表达了对自己形象的担忧,及对爱情的深切思念。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爱情的复杂感受,使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色明窗绮:晨光透过窗帘,显得明亮而美丽。
- 耿残灯寒生翠幕:残留的灯光在寒意中透出一丝翠色。
- 鸟啼人起:晨鸟啼鸣,唤醒沉睡的人。
- 一夜西园新雨过:刚经历一夜的春雨。
- 细草闲花似洗:春雨过后,草木如洗,显得清新。
- 漾澜影柳塘春水:水波荡漾,柳影在春水中摇曳。
- 闲昼双飞归来燕:悠闲的午后,归来的燕子双双飞舞。
- 正东风漫漫吹桃李:东风轻柔地吹拂着桃花与李花。
- 还是个,闷天气:尽管春意盎然,却依然感到闷热。
- 回廊小院帘垂地:小院的帘子低垂,显得幽静。
- 想连天芳草萋迷:想起连绵的芳草,令人迷醉。
- 愁到春来依然在:忧愁在春天来临时依然存在。
- 旧事浑如梦里:往事如梦,模糊不清。
- 又生怕人惊憔悴:又担心被人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
- 楼上谁家吹长笛:不知是谁在楼上吹长笛。
- 向曲中说尽相思意:曲调中倾诉着无尽的相思之情。
- 三弄处,寸心碎:在那悠扬的乐声中,内心如同碎片般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草闲花似洗”,将草花比作被洗净,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鸟啼人起”,赋予鸟儿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
- 对仗:例如“闲昼双飞归来燕,正东风漫漫吹桃李”,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清晨的美景与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色:象征新的开始,清新与希望。
- 柳塘春水: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爱情的归属。
- 长笛: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贺新郎》是谁写的?
- A. 李白
- B. 袁去华
- C. 苏轼
-
诗中提到的“闷天气”是指?
- A. 春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春天的沉闷
-
诗中“又生怕人惊憔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信
- B. 忧愁
- C. 快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浣溪沙》——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袁去华《贺新郎》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往事的追忆,但袁去华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直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