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犯》
时间: 2025-01-06 21:5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侧犯
袁去华 〔宋代〕
篆销余馥,烛堆残蜡房栊晓。寒峭。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音信杳。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困倚孤眠,昼长人悄。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清晨的宁静与孤独。余香淡去,烛光残留在房间的角落,窗外已是清晨的寒气。看那如杏花般娇羞的面庞,似乎还带着红晕。院落里静谧无声,只有蜜蜂在游荡,池水轻轻摇曳。闲适地倚靠在翠绿的树下,听着啼鸟的鸣叫。春光即将逝去,愁绪在心头萦绕,音信如烟,杳无音信。最让人痛恨的是归雁的飞过,它们带走了多少思念。孤独地倚靠着,白天漫长,心中寂静无声。醒来后依旧是半窗的残阳。
注释:
- 篆销余馥:篆刻后的香气消散,余香犹存。
- 蜡房栊晓:蜡烛的残余光辉映照窗外的清晨。
- 寒峭:形容早晨的寒冷。
- 游蜂静院落:蜜蜂在寂静的院落中飞舞。
- 支颐:用手撑着下巴,表示悠闲的姿态。
- 弹指春光了:春光如指间流逝,转瞬即逝。
- 音信杳:音信渺无,表示对远方人的思念。
- 困倚孤眠:孤独地倚靠,沉浸在睡梦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词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词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在独处时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光的惋惜。开头的“篆销余馥”与“蜡房栊晓”交织出一幅淡雅的画面,烛光的残留与香气的消逝象征着过往的美好已经逝去。而“寒峭”则强化了清晨的寒冷,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清。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一句,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青春的娇嫩与脆弱。接下来的“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生活气息,蜜蜂在院落中飞舞,绿水荡漾,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然而,随着“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诗歌的情感逐渐转向,春光即将流逝,愁绪随之而生。归雁的飞过更是加重了这种思念的情感。“困倚孤眠,昼长人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天漫长,却无人与之相伴,真正的孤寂使得人更加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春光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思,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篆销余馥:香气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 烛堆残蜡房栊晓:烛光微弱,映照清晨,营造出孤独的气氛。
- 寒峭:强调清晨的寒冷,增加了诗的凄凉感。
-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描绘了美丽而娇羞的面庞,象征着青春。
- 游蜂静院落:蜜蜂静静飞舞,强调宁静的环境。
- 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悠闲地听鸟鸣,表现出一丝闲适。
- 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春光流逝,愁绪随之而生。
- 音信杳: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
- 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归雁带来的思念令人痛恨。
-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孤独的白天让人更加沉寂。
- 睡起依然,半窗残照:醒来时依旧感受到残留的孤独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光”比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如蜜蜂、鸟儿,使其更具生机。
- 对仗:如“困倚孤眠”与“昼长人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余馥: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暗示时间的流逝。
- 蜡烛:象征着生活的光亮与脆弱。
- 杏脸: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游蜂与啼鸟:代表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归雁: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峭”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春天
- B. 清晨的寒冷
- C. 盛夏的炎热
-
诗中“音信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思念
- C. 快乐
-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中的“孤眠”暗示了诗人:
- A. 热闹
- B. 寂寞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春晓》 孟浩然:描写春天的美好与流逝。
诗词对比:
- 袁去华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孤独与思念,但袁去华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心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袁去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