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和箫楼师秋感》
时间: 2025-01-01 21:18: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 和箫楼师秋感
作者: 沈善宝 〔清代〕
秋光澄澈。又落叶潇潇,吟蛩唧唧。
几杵疏砧,两行新雁,更胜杜鹃啼血。
惹得羁人哀感,制就新词凄绝。
低唱罢觉愁肠自断,愁眉顿结。
幽寂。帘捲起。菊影扶疏,正一庭霜月。
欲问嫦娥,相邀青女,同话广寒宫阙。
底事天边蟾影,只照人间离别。
吟望处对蒹葭露冷,暮云空阔。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阳光清澈明亮,树叶纷纷飘落,蟋蟀在低声吟唱。
几声敲打的声响,几只新飞来的大雁,声音比杜鹃的啼血更加动人。
这情景引发了我内心的忧伤,写下了这首凄凉的诗词。
歌唱过后,感到心中愁肠寸断,愁眉紧锁。
一片幽静,帘子轻轻卷起,菊花的影子在庭院中摇曳,正映照在清冷的霜月下。
我想问嫦娥,邀请青女,一起谈论那广寒宫阙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天边的月影,只照亮了人间的离别。
我吟咏着,望向那对着蒹葭露水的冷处,暮云无边,空旷无际。
注释:
- 秋光澄澈:秋天的阳光清澈明亮。
- 落叶潇潇:树叶纷纷落下,发出声响。
- 吟蛩唧唧:蟋蟀在低声吟唱。
- 几杵疏砧:几声敲打的声响,疏砧指敲打声。
- 杜鹃啼血:杜鹃鸟的叫声,传递离别之痛。
- 羁人:指离家在外的人,因情感而悲伤。
- 菊影扶疏:菊花的影子在庭院中摇曳。
- 嫦娥:月宫中的女神,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蟾影:月亮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善宝,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词风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感受,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喜迁莺 和箫楼师秋感》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感慨。诗的开头以“秋光澄澈”入笔,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紧接着“又落叶潇潇”,落叶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吟蛩唧唧”,则增添了秋夜的静谧,蟋蟀的低吟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
接着,作者通过“几杵疏砧,两行新雁”,将新雁的回归与杜鹃的哀鸣相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主题。诗中“惹得羁人哀感”,描绘了作者因情感触动而创作的过程,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全诗的最后几句,“欲问嫦娥,相邀青女,同话广寒宫阙”,则是对月亮女神的向往与询问,表达了孤独的心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天边蟾影,只照人间离别”则是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光澄澈:引入秋天的清新景象。
- 又落叶潇潇:描绘落叶的萧瑟,增添了凄凉感。
- 吟蛩唧唧:蟋蟀的低吟,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 几杵疏砧:声响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繁忙。
- 两行新雁:新雁归来,象征着团圆与思乡。
- 更胜杜鹃啼血:新雁的声音更动人,凸显离别的痛苦。
- 惹得羁人哀感:羁旅之人因景生情。
- 制就新词凄绝:感情激荡,写下这首诗。
- 低唱罢觉愁肠自断:吟唱之后内心的愁苦加深。
- 愁眉顿结:内心的忧愁显现。
- 幽寂: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帘捲起:打开帘子,象征开启内心的感受。
- 菊影扶疏:菊花的影子,象征秋天的美好与凄凉。
- 正一庭霜月:描绘了清冷的月光。
- 欲问嫦娥:对月亮女神的向往。
- 相邀青女:邀请青女一起谈论。
- 同话广寒宫阙:想象与神仙的对话。
- 底事天边蟾影:对月亮的思考。
- 只照人间离别:月亮照耀下的离愁。
- 吟望处对蒹葭露冷:吟咏中感受到的冷意。
- 暮云空阔:描绘空旷的天空与孤独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杜鹃啼血”比喻离愁。
- 拟人:如“吟蛩唧唧”让蟋蟀有了情感。
- 对仗:如“几杵疏砧,两行新雁”使诗句更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景象,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孤独的深切感受,蕴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间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光:象征清新与宁静,亦有时光流逝之意。
- 落叶:象征离别与凋零。
- 新雁:象征团圆与希望。
- 菊花:传统文化中常与秋天相关,象征坚韧与思念。
- 嫦娥与青女:象征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几杵疏砧”指的是什么? A. 敲打声
B. 雁鸣
C. 蟋蟀声
答案:A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离别与孤独
C. 团圆与希望
答案:B -
“菊影扶疏”中的“菊”象征了什么? A. 忍耐与思念
B. 快乐与团圆
C. 忘却与释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白居易的《秋夕》
- 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比较沈善宝的《喜迁莺》和白居易的《秋夕》,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沈善宝更强调离别的情感,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秋天美景的吟咏和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沈善宝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