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黄山谷书磨崖碑后用元韵》
时间: 2025-01-04 07:4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石歌咏传浯溪,
鸿文雕镂书之碑。
雨淋日炙字不灭,
悬崖石古藤盘丝。
明皇无语贵妃笑,
国忠作相胡作儿。
大驾南巡百官走,
宫庙已墟乌欲栖。
太子即位继大统,
杀贼誓众臣能为。
独立一呼枭獍窜,
疾雷百里驰王师。
天将昌唐李郭出,
宇宙吴吐虹蜺挥。
受俘策马献天子,
宗社重擎安不危。
上皇归来嗣皇喜,
中兴载咏常武诗。
臣结稽首颂圣武,
丰碑斗字镌其词。
穿凿洪濛走风雨,
日月焜耀相追随。
我今对此不能去,
隔林遥听鸣禽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浯溪的金石歌咏和刻在碑上的文字,尽管经历风雨日晒,碑文依然清晰可见。悬崖上古老的石头和盘绕的藤蔓,仿佛在诉说着历史。诗中提到唐明皇和贵妃的沉默与欢笑,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味;国家忠臣与奸臣的对比,暗示了政治的复杂性。描述了皇帝南巡时的盛况,以及太子继位后誓言消灭贼寇的情形,表现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接着提到李郭的功绩和宇宙的广阔,描绘了英雄的壮丽场面。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尽管身处此地,却感受到遥远的悲鸣。
注释
- 金石歌咏:指用金石所刻的歌声,常用于纪念历史。
- 鸿文雕镂:形容文字的伟大与精美。
- 悬崖石古藤盘丝:描写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结合。
- 明皇无语贵妃笑:指唐明皇与王贵妃的历史典故,反映了人事的无常。
- 大驾南巡:指皇帝出巡的盛况。
- 太子即位继大统:描述太子的继位与国家的延续。
- 独立一呼枭獍窜:比喻英雄豪杰的壮志。
- 丰碑斗字镌其词:强调对历史的铭记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履礽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诗歌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历史的反思之际,诗人通过对铭文和历史事件的吟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社会反思而著称。诗中结合了历史典故与现实感受,通过对浯溪碑刻的描述,引发对过去的追忆与未来的思考。诗人在描绘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臣与奸臣的对比,展现了复杂的政治局势。
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悬崖石古藤盘丝”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历史的沉淀。诗的节奏感强烈,既有回忆的沉重,也有现实的激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石歌咏传浯溪:描绘浯溪的碑文,强调其历史的传承。
- 鸿文雕镂书之碑:笔触细腻,展示文字的力量。
- 雨淋日炙字不灭:显示碑文的坚韧与不屈。
- 悬崖石古藤盘丝: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意象。
- 明皇无语贵妃笑:历史的幽怨与人事的无奈。
- 国忠作相胡作儿:忠臣与奸臣的对比,反映政治的复杂。
- 大驾南巡百官走:皇帝出巡的盛况。
- 宫庙已墟乌欲栖:描述昔日繁华现今凋零。
- 太子即位继大统: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 杀贼誓众臣能为:表现忠诚与勇气。
- 独立一呼枭獍窜:英雄豪杰的壮志。
- 疾雷百里驰王师:战争的迅猛与力量。
- 天将昌唐李郭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赞美。
- 宇宙吴吐虹蜺挥:展现壮丽的宇宙景象。
- 受俘策马献天子:英雄的忠诚与牺牲。
- 宗社重擎安不危: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 上皇归来嗣皇喜:历史的延续与希望。
- 中兴载咏常武诗: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 臣结稽首颂圣武:对皇权的尊重与颂扬。
- 丰碑斗字镌其词: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 穿凿洪濛走风雨:历史的波折与风雨。
- 日月焜耀相追随: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不断延续。
- 我今对此不能去:表达诗人对历史的依恋。
- 隔林遥听鸣禽悲:意象深远,表达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皇无语贵妃笑”对比鲜明。
- 比喻:如“疾雷百里驰王师”,形象生动。
- 拟人:如“日月焜耀相追随”,赋予自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传达了历史的深远影响与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石:象征历史的坚固与永恒。
- 鸿文:代表伟大的文化成果。
- 悬崖:象征历史的险峻与深邃。
- 太子:代表着未来的希望与国家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唐明皇
- B. 宋仁宗
- C. 明太祖
- D. 清康熙
-
“丰碑斗字镌其词”中的“丰碑”象征什么?
- A. 知识的传承
- B. 历史的铭记
- C. 个人的成就
- D. 自然的力量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反思与敬仰
- C. 嘲讽
- D. 无所谓
答案
- A. 唐明皇
- B. 历史的铭记
- B. 反思与敬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魏履礽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李白的诗歌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而魏履礽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史与文化的交融:魏履礽研究》